以下观点可能会颠覆你的世界观。
什么是运动?可能根本没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就像人为什么要吃饭一样。但很多“学家”们都从“运动”中发现些不一样的东西。高中的时候应该都学过普朗克常数吧?试着带入下文。(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观点。)
1、似动实验与运动
惠特海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投射出两条相连的线,让他们成一定角度,然后先后投射两条线。改变两条线出现的时间间隔,再重复实验。结果是:当时间间隔是200毫秒或者更长时,被试看到的是先后出现的两条线。如果时间间隔是30毫秒或者更短时,被试看到的是同时出现的两条线。如果时间间隔是60毫秒左右时,被试看到的是一条直线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60毫秒交替出现的线,会让被试觉得在动,这就是似动现象。
这就会让人思考一个问题:被试在60毫秒的实验条件下,看到的物品是在运动还是没有运动?被试看到的“运动”不过是他们认为的“运动”,还是“运动”本身就是这样的?
运动或许可以这么解释:一个物体在不同时刻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现象。前提是:时间间隔短,且位置发生变化。运动不同于静止。静止是视觉的直接感受,而运动,是一种“认知”。也就是说,运动中的物体,其实在每个时刻都是静止的,但是时间间隔很短,我们习惯性的把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运动”。
2、刺激、潜意识与运动
静止是视觉的直接感受。那么运动就是多个视觉感受的结合。也就是说,运动是被间接观察到的,再进一步推断:对运动的认识,是后天形成的,是一种习惯。
为什么这么推断?或许可以从梦里找证据。梦里的场景不是动态的,而是以画面的方式呈现。没错,就是PPT。也就是说,梦境里是不存在运动,只是在醒来后回味时,才觉得梦是连续的。
梦是本我的一种呈现,如果梦里没有运动,或许是因为本我不认识“运动”吧。在长大的过程中习惯了运动的存在,然后在学习文字时,给它带上“运动”的帽子。
3、格式塔心理学
就像闹钟响了该起床一样,研究“运动”好像没有多大意义。
但也有点意义。似动实验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的成立。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是事物整体对认知的影响。就像很多个静止的画面可以构成一个运动的画面,他们认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它也关注整体带给人们的不同体验。
格式塔心理学经常被应用于设计。它给各种设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挖坑)
4、结尾
为什么研究个运动也和心理学有关?只要是人能看到的、想到的或许都和心理学有关吧?(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