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风波
在今年五月期间一篇招聘信息迅速吸引大众眼球,转而掀起全民热议,只因某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发布的招聘要求时提出以下五类人不要:
1简历丑的不要
2研究生博士生不要
3开大众的不要
4信中医的不要
5黄泛区及东北人士不要
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的轩然大波。虽说发布招聘信息的人之后被开除,但社会影响依旧恶劣。个人臆测提要求的人是这么想的,简历做不好的人,工作不细致;研究生博士生书虽读的多但处事不够圆滑;开大众的人则是从众心强,思维不够活跃;信中医的人不喜创新,迷信中医;黄泛区及东北人,则是认为品性顽劣,性格暴躁。但是我想说这些观点,简直就是……………一派胡言,明显以偏概全,地域歧视。
虽然五条全有问题,但是今天就只说我对中医的认识。
我与中医的缘分
其实我与中医的缘分,是在去过大大小小十几个医院之后才结识的,我从小有个“毛病“,眼睛在气温升高后,会变红,妈妈称我为“兔子眼”,为了治疗我这个红眼病,爸爸妈妈在我上学时努力赚钱,暑假在我眼睛病情严重的时,带我去市里或省会的大医院寻求治疗,折腾了几年,用过正规的眼药,德国产的眼膏,美国产的眼药水,这些虽贵的离谱但药效短暂,也转试过偏方,用眼睛夹大烟的梗子(眼泪哗哗流),最后碰到一个中医,诊断我为虹膜炎,开了几副汤药,说是汤药,其实是一包包的药面子,对于还是孩子的我,最难的不是味道,而是药面子难以下咽,挂嗓子,最后妈妈用蜂蜜和着让我吃,吃了一副后,红眼病就减轻了,之后又买了一副,到了第二年红眼病竟然真的不见了,现在虽不记得那位中医老大夫,但是我还是的感激他对我的治愈之恩。
中医对我家庭的影响
在大家的印象中,中医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家,最好有些白胡子或者白眉毛,一副仙风鹤骨老神仙的架势(前不久揭露的“四大神医”可是都符合这标准),直到我母亲肾结石复发,需要再次做手术时,才打破了我这个固有印象。
离我家不远处有一家中医馆,之所以发现这家中医馆是因为它就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就带母亲前往。
因不清楚开门情况,早上七点就来到了中医馆,等到了医馆门口才发现,已经有了不少等待看病的人,经过聊天,最早的人四点多就已经到了,还有一部分人并非第一次来这看病,他们告诉我这家中医馆很有名的,并且每天上午只看20个人,下午休息不看病,大家到了都是自觉排队,听到排队我赶紧数了一下,到了我已经是第十三四号了,还好能看到,但我心里却想这中医派头还挺大,有钱都不挣,八点半开始看病,等轮到母亲时,一位女护士模样的人引领我与母亲进入屋内,屋内坐着一位四十多但不到五十岁,头发微秃的中年男性,中医不应该是仙风鹤骨的老道士模样吗,这个是不是有点年轻,心里的差距让我顿时失去几分信心。
给母亲看病时除了中医的望闻问切以外,还测了血压,听了心跳,中医与母亲交流差不多20分钟左右后,开了药方,叮嘱母亲吃药期间的忌讳,并告诉母亲做个肾脏彩超,用来检测病情与检验吃完药的效果,到楼上结算六副药1600多,中药怎么这么贵,不应该是百十来块钱的吗,抱着吃不好但也吃不坏,大不了下回不来就是的心态,交了钱,这期间家里每天都充满了熬制中药的味道(其实我挺喜欢闻中草药的味道),与母亲喝药的时”痛苦“表情,每回喝完后都会来一句“等我好了以后再也不喝这破玩意了”,母亲吃完后说,身体的确轻松很多,我就又开了六副,,后来彩超显示母亲结石的确好转,不需在做手术,被治好的母亲因对医生产生了信任,竟然听了医生的建议(之前都是自欺欺人的减肥),开启了与威胁她生命最大敌人的斗争---运动减肥。
岳母在看护我女儿期间,身体不适结果查出为甲亢,因前一年刚做完胆囊摘除手术,所以甲亢对我岳母打击挺大的,稳定住岳母情绪后,带岳母来到中医馆,医生看完后开了药,吃了一次,甲亢开始好转,之后又开了三副,检查甲亢指标就与常人一样了,岳母的心情也由悲伤转回到了孙女绕膝的喜悦之中。
中医不仅仅解决两位母亲的病痛,也避免了我与爱人的奔波与惦念之苦,所以当我看到这则招聘信息里含有信中医不要时,我对其抛了一个蔑视的眼神,因为你没看到的并不等于不存在。
中国古代名医
医神 扁鹊中医学开山鼻祖,相传扁鹊少年时在家乡开旅店,店里一位长住客长桑君,手中有一些治病秘方,因年事已高将所学传与与扁鹊,扁鹊便拜师与长桑君。后秦武王举鼎伤了腰,扁鹊治好后受秦王重视,但遭到太医李醯(xī)妒忌,最终李醯派杀手刺杀了扁鹊。扁鹊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且行医有六不治
一、依仗权势,骄横跋扈者不治。
二、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
三、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
四、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
五、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
六、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
且扁鹊还编撰《扁鹊内经》与《扁鹊外经》可惜都已失传,相传《难经》也为扁鹊所注。
医圣 张仲景方书之祖,出生与没落官僚家庭,因钦佩扁鹊而对医术有感,10岁左右拜同郡张伯祖为师开始学医,后经研读古书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根源,博采众方,收集资料与临床经验写出《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渐分《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包含药方113个,金匮要略262个。
提到张仲景不得不提“坐堂医生”与饺子的由来,张仲景在为长沙太守期间,因为官者不得随意出入民宅,便决定初一与十五两天,不问政事,只在衙门为百姓看病,看病时他端坐大堂之上,遂将坐在药铺里的医生统称为“坐堂医生”。
张仲景返乡之时,正是冬季,路途中他看到乡亲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也治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经岁月的冲刷就形成了如今的饺子。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如上述两位之外还有不用动物入药的药王孙思邈,同时也是第一个麻风病专家与导尿术发明人;外科鼻祖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作《青囊经》;儿科圣手钱乙,因小儿难医在一骨气未成二不能言语三脏腑柔软四脉微难见,所以钱乙精通中医至高境界的“望诊”。古代名医还有许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搜索一下。
因为我领略到了中医的神奇,也看到这传承了上千年的民族文化特有的魅力,所以我坚信如针灸,拔罐,药方这些中医治疗方法一定会发扬壮大,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大中华有不输于西医的体系~中医!
悬壶济世,拯救苍生。
灵丹妙手,祛除疾病。
大爱无疆,普度众生。
杏林中医,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