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灭人欲”这个不成文的习俗不知道成了多少人内心的障碍。当一切有了标签标价,感觉人也不过一棵菜放在菜市场上任人挑选。秉承“有用”的标准,有谁还关心你内心真正幸福快乐与否。成王败寇的功利主义幸福观,看客心态的评头论足,无论你开心与否,只要你活成不是他们认为的样子,他们就觉得你活的真惨,并时不时摆出同情者的姿态。其实,谁是应该同情的,又有谁能清楚呢?
扭曲的心态已经成了一个“常态”,逼迫着真正的正常人郁郁不得志(抑郁)。正如很多心理疾病的治疗不能只治病人本身,更应该治的是他所在的家庭。病人本没有病。他们只是希望能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然而法律之外有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道德”。从小压抑的欲望,让人的正能量也因此湮没了。
举个例子:有些孩子至今仍受到“早恋有害”的各种影响,很多孩子是从小学到大学都不准谈恋爱,甚至门禁,甚至阻碍交朋友。然而大学一毕业就逼婚,结婚了还催生,生完一胎,催二胎。试想想,这样的生活模式是不是太理想了?然后因此萌发了恐婚恐育一族。为什么呢?人本是群居性动物,应该不喜欢孤单的,为什么又有很多人喜欢单身呢?因为从小到大没有自我,没有自由,不想刚从一个围城(自己作为孩子的家庭)出来就进入另一个围城(结婚组建新的家庭开始养儿和赡养父母的责任)。
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选择的权利,一个人如果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就如跳线木偶,有谁在意木偶的喜怒哀乐呢?活成一个木偶,还有什么可以期待的?纵然繁华一生,不懂喜怒哀乐。
抗争,是一种内心开始逐渐强大的表现。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积极抗争,普遍采取不作为的态度抑或对内攻击。真心喜欢那些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喜恶,同时他们也会在亲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脆弱,这些原生家庭好的人,真是令人羡慕啊。记得之前上学时看到有些孩子可以跟父母撒娇,一周三次电话,一次能聊好久。那时候觉得这些人怎么这么矫情,这么脆弱呢,有啥事不能自己扛着?到现在才发现,自己的脆弱都不敢和父母表达是多么心寒,坚强不过是一种没人爱的托词罢了。没有人在乎你的脆弱,没人在乎你的痛苦,他们只不过会在你袒露的伤口上撒盐,还美其名曰这样好得快,不易复发。是的确实好得快,本来可以愈合的伤口渐渐憋出了内伤,表面的安然无恙,谁有晓得内心的波涛汹涌。
封闭自己,封闭了自己的脆弱,也同时封闭了自己情感。与其表面的没有喜欢的人,看不上,种种看似不可反驳的理由,谁又知道内心的落寞呢?宁愿孤单,也不愿面对,是在尽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去逃脱跳线木偶的命运罢了。
罢了,罢了,他人的人生,不去评价,珍惜与之在一起的快乐就好了。
很庆幸,能在自己变成一个冷漠的人之前,遇到了一群暖心的小伙伴,把我的温暖留住,逐渐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上天待我不薄,自己也成为一个发光发热的人,温暖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