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往北约400米的一个山脚下,住着一户殷姓人家。他们家有个老婆婆,姓朱,我们从小就叫她朱儿婆。在我们老家婆婆就是奶奶的意思,朱儿婆就是朱家奶奶的简化而来。如果姓陈就叫陈儿婆,姓孙就叫孙儿婆,并不带贬义,是一种称呼别人家奶奶的方法,如果是自家奶奶就不用叫姓,而是直接叫婆婆。
朱儿婆是个奇人,她身上有很多谜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来历不明,二是姓名不清,三是不知年纪多大,四是不知她的过去,不知道她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可以说,对于朱儿婆,除了知道她姓朱外,其他的事情一无所知。至于是否真的姓朱也不知道,因为无法考证,就她自己一说。
关于朱儿婆的来历,大家的传说是来自湖北的当阳县,由冲江而来。冲江的意思就是从江里用水冲过来的。在旧中国,如果女人不守妇道,就会面临处罚。如果罪行严重就沉潭处死,也就是俗话说的浸猪笼。如果罪行稍轻或者族人高抬贵手,也许会放她一条生路,那就是冲江,就是将人绑在门板或其他漂浮物上抛在江里,让她顺水漂流,是死是活那就听天由命了。如果她运气好被人搭救也许还有活命的机会,如果一个大浪将她打翻或者掉落瀑布,那就尸骨无存,成为鱼儿们的美食了。朱儿婆能够活下来,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经历过九死一生的朱儿婆被人救上来以后辗转来到我们村,刚好我们村有个殷木匠老婆死了,就花了点钱将她留了下来做了老婆,如此朱儿婆就在我们村生活了下来,直到去世。
至于朱儿婆到底是不是湖北当阳人,我们也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朱儿婆是湖北人,因为一口湖北口音相当明显。我们老家与湖北毗邻,湖南湖北相互通婚,从湖北嫁过来的媳妇口音与湖南有明显的不同。我家也有许多湖北亲戚,从小就熟悉湖北口音,湖北口音在我们哪里叫做北腔,就是北边的口音的意思,说北腔的人就叫做北腔佬。朱儿婆一听口音就是北腔佬,所以说朱儿婆是湖北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是不是当阳人那就不得而知了,只是她的家人说听她说起过当阳,仅此而已。
至于朱儿婆的姓名那就更不得而知了,一是以前女人就没有名字,我记得我们村里很多婆婆都是没有名字的,都叫什么张李氏、陈喻氏等等,前面是夫家的姓,后面是娘家的姓。二是即使朱儿婆有名字她不说出来,我们也就没法知道了。不管是上面那种原因,反正我们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自己说姓朱,如此而已。
朱儿婆到底多大年纪,也没有人知道,她从来不说她多大,也从不过生日。据大家分析、推测她应该是20世纪初的人,大概在1910年左右出生,40年代末期流落到我们村的时候应该是40岁左右。去世的时候差不多80岁吧。
朱儿婆到殷家后,没有生养,但殷木匠是有儿有女的,并且当时儿子就已经成家。儿媳妇对朱儿婆不太好,经常骂她,她既不回嘴,也不吭声,就当没听见一样,如此几次下来,儿媳妇也觉得没意思,也就不骂她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殷木匠去世了,殷家也接了孙媳妇,孙媳妇是个人精,成天想探听朱儿婆的隐私。她刚过门不久就跟朱儿婆套近乎,有时买点吃的,有时买点衣服什么的,发动糖衣炮弹攻势,企图从朱儿婆的口中探听点秘密,但朱儿婆口风很紧,什么也不说。孙媳妇还说现在交通方便了,如果朱儿婆愿意她可以陪朱儿婆回老家看看,但是朱儿婆就是不搭理,弄得孙媳妇毫无办法,几次过后也就失去兴趣不再理朱儿婆了。
许多年过去了,殷家的重孙女渐渐长大了,重孙女很乖巧,跟朱儿婆关系很好,朱儿婆也很喜欢重孙女。重孙女成天缠着朱儿婆太太长、太太短的叫,很讨朱儿婆的喜欢。看到这种情况,孙媳妇的好奇之心又被激发出来了,她想利用女儿与朱儿婆的关系来探听自己以前没有探听到的秘密。她教唆自己的女儿,让她缠着朱儿婆讲从前的故事,朱儿婆总是拿一些鬼神的故事敷衍了事,对自己的过去只字不提。孙媳妇毫无办法,从此再也不探听朱儿婆的故事了。
太太是我们老家对祖奶奶的称呼,也就是爸爸的婆婆(奶奶)我们喊太太,如果是祖爷爷我们叫公公,这称呼有点意思吧。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出门上大学时,朱儿婆还健在,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去世了。随着她的离去,她的故事也就永远的成为一个谜,消失在风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