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什图和哈拉扎之分,让哈桑和阿米尔的友情变成了仆人与少爷的身份。哈桑的忠诚,对于阿米尔变成了理所当然,哈桑干净的灵魂,因为哈拉扎的帽子,而永远被埋没。哈桑,对于大家,只是一个哈拉扎。
就像从前看过的一个笑话——小三和正妻吵架。
妻子:我们一起共同度过了很多年
小三:可是他现在喜欢我
妻子:他曾经只爱我一个
小三:可是他现在喜欢我
妻子:我比你优秀,你得瑟什么
小三:可是他现在喜欢我
妻子:我们还有个孩子,他不会离婚的。
小三:可是他现在喜欢我。
是啊,
哈桑勇敢
他聪明
他干净
他对朋友忠诚
他可以尽一切力量去维护自己的朋友
他可以为了维护友谊承受很多东西
可是不管他有多少优点,包括阿米尔在内,大家只会说一句:你是个肮脏的哈拉扎人。
2
哈桑帮阿米尔追到风筝之后,为了保护风筝,最后被抢风筝的人强暴了,前提是不抢风筝。理由只是:阿米尔少爷和我,是朋友。
是的,所有的丑恶行径都是在阿米尔眼皮子底下进行的,他没有阻止,只是眼睁睁地、麻木地看着。
如果说基于这种恐惧他不敢阻止,部分人觉得可以原谅,那么后来他基于这种忏悔心理对哈桑造成的伤害,是不值得原谅的。
表面是在忏悔,然而,却是怀着这种自以为的忏悔,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哈桑,还认为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人性的丑陋显露无疑。
因为罪恶感,因为痛恨自己的懦弱,他不再想见到哈桑。昔日那些本应两个人的时刻,如今都只留着哈桑孤独一人。看看,多么讽刺,受伤的人是哈桑,却是哈桑来找他修复关系,他还拒绝修复。因为哈桑的存在,时时刻刻在提醒他,他是个胆小鬼。
为了让哈桑拿石榴砸自己,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他选择拿石榴不断砸向哈桑,以激怒他,让他对自己动手。
可是,当他砸累了停下来,被砸得浑身血红的哈桑走过来,将手中的石榴掰开,在额头上磨碎。
哈桑说:
那么,你满意了吧?你觉得好受了吗?
是的,哈桑没有选择还手,而是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想让阿米尔好受一点。
最后,为了逼哈桑离开,居然嫁祸。
他把自己的手表和一叠钱偷偷放在哈桑的毛毯下,然后告诉爸爸哈桑偷了他的东西。
爸爸质问哈桑,哈桑心里如明镜一般,可是一口承认:是。
没有辩解,没有任何多余的语言,他只说了这一个字。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爸爸直接说:我原谅你。
是的,爸爸立马毫无条件地原谅了他。
这让他嫉妒,让他发狂。
他始终记得爸爸说过:
<当你杀了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没有比盗窃更十恶不赦的事情了。>
他就是基于爸爸说过这些话,才选择强行给哈桑安上盗窃的罪名,试图让爸爸因此把哈桑赶走。这颗小小的灵魂,竟然能蕴藏这么多邪恶。或许,邪恶与年龄无关。
最终,哈桑爸爸阿里基于对哈桑的保护,求阿米尔爸爸让他们离开。阿里不知道这位少爷还会对儿子做出什么伤害,所以,他只能以逃离的方式保护儿子。
当阿米尔看到阿里的眼神,他知道阿里知道了一切。
此时,他想的是什么呢?他会因此对阿里产生愧疚吗?
他想的是,我很高兴终于有人识破我的真面目,我装得太累了。
无论何时,阿米尔想到的,始终是自己。
3
忏悔,知错就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并不是。
知错就改,最多只能算是一种“应当”,我们犯了错,就应当改错。
避免犯错才是值得推崇的。
犯了错,给别人造成的损害,永远地停留在那里了。
阿米尔一生的忏悔,仅仅是忏悔,小说中却并没有哈桑的后来。哈桑离开之后,就彻底成为过去了。只在阿米尔在与别人的交谈中,无意地提到这个名字时,才会又一次在他心理泛起涟漪。而哈桑此时怎么样呢?阿米尔对他的伤害,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并没有后续了。
就好像这个人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这本书一度火爆,大家都被阿米尔从忏悔到自我救赎的过程深深感动。我想,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共鸣,可能是每个人都有这么丑陋,自私的一面。大家都曾经或多或少地伤害过别人,有时候,甚至是跟自己关系很亲密的人。
小说读罢,有多少人会想:当初被我伤害的那个人,现在怎么样了呢?希望ta一切安好。
是啊,我们都只是凡人,我们都会犯错。
尽管有些错误是不可饶恕的,可是,我为此一生都在忏悔,应该足以弥补我的过错了吧?
不可以。
这就是人类自我催眠的结果。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总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以减轻或消除自己的罪孽,让自己心安理得地继续快乐地活着。
自我催眠的力量有多大?
对于不愉快的往事,有时候我们会选择性忘记,只保留我们想记住的那些美好。
哈桑离开之后,阿米尔选择了自我催眠。
<1975年冬天剩下的那些日子在我记忆里面十分模糊。我记得每当爸爸在家,我就十分高兴。我们会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拜访霍玛勇叔叔或者法拉克叔叔。有时拉辛汗来访,爸爸也会让我在书房里喝茶。他甚至还让我念些自己写的故事给他听。一切都很美好,我甚至相信这会永恒不变。爸爸也这么想,我认为。我们彼此更加了解。>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哈桑已经被埋藏在阿米尔的记忆深处,而他的生活,照常继续。就像,这个被他伤害过的人,从来没有出现过在他的生命里。
4
大家都想做好人,可是大家骨子里又不愿意做好人,为什么呢?
一个好人,突然不小心做了一件错事,大家认为那是不可饶恕的。尽管这个错事,有时候并不一定是坏事,甚至本来并不是错的,只是习惯了他的好的人,认为是错的。
朋友A上大学的时候,是个富二代。从大一进校开始,每次聚餐,他总是很热心地请客,从来没让大家掏过一分钱。
大三下学期,A家里因为资金周转问题,出现了困难,A的生活费极度缩减。
有次出去聚餐,A想到自己无法一个人负担这次饭局,于是,对大家提出这次AA制。
大家一下就不乐意了。有说A小气的,有说没带钱的,A瞬间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那个坏人。
后来A尽量不跟大家一起出去吃,而选择自己一个人吃。
你看,A有错吗?没错。可是,他提出AA制,在有些人看来,就是做了件坏事。
而一个坏人,突然做了一件好事,大家就会觉得特别感动,觉得他其实是个还不错的人。
王志文演的《黑冰》,他一生致力于制毒,害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毁了多少人的一生。
因为他孝顺,最后他本来可以逃,可是为了回来看望母亲,他明知回来会被抓,还是选择回来。最后被抓时,有多少观众觉得,这个人其实不坏。
因为他制毒之前的艰难人生,他的所作所为,变成了很多人眼中的情有可原。他小时候经常被继父惩罚,打骂、挨饿好几天,都是家常便饭。林小强对他母亲的骚扰,他痛恨,可是无力改变。从小生活在阴暗之下,最后让他萌生控制他人的想法,而最佳的控制方式就是毒品。
一个罪犯的产生,往往不是无缘无故的。很多罪犯,在犯罪之前,都会有痛苦的经历。这些痛苦会对ta后面的犯罪产生很大影响。
没错。痛苦的经历是值得同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罪犯本身也是受害者。可是,这些痛苦经历能弥补你所造成的伤害吗?并不能。你所遭受的痛苦和你选择犯罪,这是两回事,其实并没有必然联系。
做好人有多难?
老人该不该扶?这个问题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道德的危机。
看到老人摔倒,去扶起来,花花相信,这是很多人的本能。可是,因为部分老人的缘故,大家想去而不敢去了。是啊,“前车之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等等。这么多教训都告诉我们,老人跌倒,立马去扶,是不理智的。
大家的道德水准,如今已经跟法律的要求同等了。法律的要求是什么?是对人性最低的要求:不妨碍他人。大家都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一个好人。
5
有人说,阿米尔也是受害者,他也是被时代坑害的小孩,在那个本应纯真的年纪,因为政治原因,使他丧失了小孩本应有的童真。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跟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因为别人对他说,我们是伟大的血统纯正的普什图人,阿富汗是我们普什图人的,你的好朋友是肮脏的哈拉扎人。
所以他是受这种思想洗脑之后,才如此对待哈桑?
并不是。
他只是想得到父亲全部的爱。
父亲不喜欢他的懦弱胆小,而喜欢哈桑的勇敢。
所以他妒忌。
因为妒忌,而强化了他脑海中哈拉扎人这个概念。
他讨厌哈桑的根源,并不是因为哈桑是哈拉扎人,而是因为妒忌。基于妒忌,他在把哈桑当作仆人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哈桑被迫离开的那一霎那,他也没有失去朋友的失落。
有人说:谁没有辜负过朋友的真挚?
但是,花花想说,当你的朋友身处困境,不管是不是因为你而陷入这样的困境,当你看到,请你跟你的朋友站在一起,保护小说中的风筝那般美好而又珍贵的东西。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朋友被伤害,然后自己默默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