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产品设计类群面很常见,下文笔者为我们分析了一套为马来西亚市场提供的健康码解决方案,需求是产品设计里很重要的一步,要结果市场调研、用户调研等才能设计出一款合适的产品。我们一起来看笔者的分享。
一、题目
为马来西亚市场提供一套健康码解决方案,请你给出主要思路。
需要关注的是社会情况复杂,比如:有的老年人没有手机;你需要提供一套安全、便捷、可行的方案。
二、题目拆解
1. 讨论的目标/亮点
提出一套可以自圆其说的方案,着重解决老年人不用手机,怎么融合到这套线上方案里。
2. 破题点
第一层
用户分类:有手机和没手机。
难点:一套方案解决两类用户的信息接入、统一管理问题等。
从老年人生活中的高频物品出发来选择健康码的对标物品。
考虑到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低,从他生活场景中的高频物品出发——接受度更高,而且推广成本低。
我的想法是可以用身份证,这个是高频刚需人人都有的物品。
设计思路:扫描身份证来代替健康码–>根据身份证信息生成固定专属二维码–>二维码贴纸或者身份证卡包,便携易普及;生成专属二维码,可以解决扫描设备问题,降低信息的录入成本。
第二层
对老年人这一关键字头脑风暴后,回归正题——我们是需要针对马来西亚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这句话的重心是马来西亚和一套方案,我认为马来西亚只是某类国家的代表,应该不具有唯一性,重心应该放在提供完整方案上,那么马来西亚的作用是什么呢?
如果对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的国情、热门软件、生活情况有所了解的话,对这个题是个加分项,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这个国家。
我的理解是,我们可以简单的预设,把这个国家分为以下几个情况:
- 有普及度高的腾讯系产品;
- 没有普及度高的腾讯系产品但有类似支付宝/微信这样的传播度高的APP;
- 没有国民级应用/服务。
考虑到疫情防疫、公共安全这种特殊背景,我们假定是由腾讯牵头、政府背书,推出一款类似健康码的防疫解决方案(其推广方案不需要我们着重考虑)。
第三层
那么国内健康码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呢?
在不百度的群面背景下,我能还原的产品流程是:
个人用户:
- 注册:在指定平台,填写并上传个人信息+地理位置+温度信息;
- 使用方法:进入公共场合时,需要扫该场所的标识二维码,依托大数据分析反馈扫码结果:绿码、黄码、红码。
用户可随时查看个人二维码颜色,确定个人的感染风险。
公共场所负责人:
- 需要提供该场所的标识二维码,提供测温仪;
- 针对不方便出示二维码的用户,测温并登记身份证号等信息。
在这个流程中包含的难点是:针对不同情况的个人用户(有\无手机),如何便捷、可行的让一套方案解决两类用户。
三、产品简要设想
那么回归到题目中提到的“社会情况复杂”,我们可以按产品框架搭一个基础的解决方案。
用户:有手机和没手机的马来西亚国民。
场景:疫情期间,公民进入公共场所时,需要提供健康证明方可进入;有手机的人可以提供“电子证明”使用在线服务;不方便使用手机的人,需要借助线下的某种证明,方可进入。
需求: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两类用户疫情信息统一管理的、符合安全、便捷、可行的要求的“健康证明”。
我觉得可以设计一款“疫情通”APP,在这个APP里,用户可以上传身份证号+近照,生成个人专属二维码;app内公益性提供二维码打印服务,就像支付宝快递付款码到个人用户一样,将专属二维码以贴纸的形式快递给有特殊需求的用户。
在这个APP里,除了提供基础的疫情服务外,客户端登录用户设置为个人用户和公共场所负责人:个人用户端只能查看个人信息(个人风险等级等)以及公共场所的风险等级,不具备扫码权限;而公共场所负责人端提供扫码权限,可以扫描个人用户手机里的电子二维码,也可以扫描纸质版二维码,查看该用户的风险等级。
在服务端,我们可以依托腾讯云提供的服务,进行个人和公共场所的风险等级评估。
产品使用流程:
- 个人用户到达某场所后,该场所负责人扫描二维码,上传个人用户的位置信息和风险等级,并将公共场所的风险等级实时反馈给个人用户。
- 后台记录并分析该用户的出行轨迹,根据过往出行记录分析结果,反馈个人用户的风险等级给场所负责人,并根据大数据分析,实时刷新该场所的风险等级。
- 场所在获得个人用户的风险等级后,确认安全、放行;个人用户确认自己和场所的风险等级后,选择是否进入该场所。
四、反思
第二天回头想的时候,发现自己对马来西亚的设想基本都是幻想,正确的方式是应该有一个国情/互联网发展情况的一个市场调研,以及用户习惯的调研;这样才能推出一个兼具可用性和可靠性的互联网产品。
产品功能的设计,都要避免想当然,哪怕答题中就是想当然提出的需求,也得加一句“经过一番调研,我们得出…”。
相对于追求一个大而全的好产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如追求一个基础可用的完备产品,如果能有个亮点,是很不错的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