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轻人之间流传着这么一种不成文的人际交往原则:能打电话的事就不要见面聊,能发微信的事就不要打电话,能发文字的事就别发语音!
本来我以为是因为我太宅的缘故,结果前几天在E职家族做了个小调查,原来大家都不喜欢收到微信语音,小e更是直接开怼:“干嘛一言不合就发语音,以为你声音有多好听吗?!”
我本身是一个有轻微强迫症的人,对于消息上的每个小红点都是一定要点掉的,但是被微信语音狂轰乱炸了一段时间后,我只要看见语音就想皱眉头翻白眼!现在除了工作上的语音消息,我一般都不会点开收听,就让它那么静静地待着,直到天荒地老……
你不想听微信语音,也是下面这些原因吗?
1. 浪费时间
为什么有很多人喜欢发语音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方便。说话的速度总是要比打字快的,而且打字有时候还需要切换键盘,打错字还要修改,相比之下语音就简单粗暴了很多。
发语音的人省了时间,却无形中浪费了听语音人的时间。
举个栗子:
你发送两张图片,问对方:“你觉得这两件衣服哪件好看?”
对方回40s语音:“我觉得吧……前面那件颜色好像不太好,我之前也买过一件类似的,感觉不显瘦……嗯……后面那件样式挺简单的,百搭,不如买后面那件吧……”
ok,本来你想要的只是最后一句,如果对方发的是文字,你只需要快速扫一眼就能看到你想要的结果,但是因为对方发的是语音,你必须把所有的无效信息照单全收。微信群里的语音聊天则是更甚,有时候看大家聊的热火朝天,你想加入就必须把所有的语音信息挨个听一遍,最后发现只是几个人在讨论中午吃什么,那感觉真是“好气哦可是还要保持微笑”。
2. 特定场合不适合听语音
语音和文字相比更具有侵略性。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比如开会中,如果收到一条文字信息还可以悄悄地扫一眼看看是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但是语音就不一样,在旁边有人的情况下收听语音需要戴上耳机,如果正在交谈中,还需要像别人表示抱歉,语音非常强硬地打断了当下正在进行的活动。
试想一下,你正在公司开会,根本不可能打开语音听信息,朋友正在跟你聊天,你更不能不礼貌地拿起手机不顾朋友的感受。更可怕的就是听音乐的时候收到语音,调大声音听对方说话,结果语音一停音乐声直接震耳欲聋!这酸爽,试过都知道!
在这点上,文字就显得温柔了很多,我们可以稍微一心二用地快速浏览文字,即刻做出反应,但对于语音却需要专注地听,对于大脑加工信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看到语音消息,我们难免会感觉很有压力。
3. 语音容易造成混淆
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也会在微信上交流。比如约定见面时间,比如商量见面地点,甚至交流一些工作信息。发语音只图一时方便,可是却非常容易造成日后的混淆和犯错。
约定的见面时间,如果你没记清,就要回头重新收听语音,再次确认时间;
见面地点的名字可能听不清,你需要再次确认,否则很容易跑错地方;
工作内容繁多,对方的语音冗长,你可能需要边听边整理才不会遗漏。
如果是用文字沟通,见面时间用搜索即可第一时间找到,地名复制在导航软件里即可,回顾工作要求只需再阅读一次就好。文字绝对比语音更精准更有效率啊!
4. 语音更适合亲近的人使用
以上三点原因都属于比较客观的因素,其实不喜欢收到语音,还有一层更深的主观心理因素。
相对于文字,语音更接近于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属于较为亲密的途径。如果是朋友、家人、恋人发来语音消息,你可能很乐得去收听,因为你们属于亲密关系,你愿意在方便的情况下去听听他对你说了什么,这不会让我们不适,因为关系亲近,你会以更轻松的心态去接受他们的任何一种表达。
但当一个并不是很熟的人发来语音,你会觉得这是一种打扰。因为这意味着你不仅在接收信息,也要一并收下对方的语调语速语气,这其中都夹杂着对方的情绪和状态。可是,接受这些并不是你原本的意图。
这就好像突然来敲门的是你的家人朋友,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就打开门,但如果是关系并不密切的同事领导邻居,你估计会感到惊愕、迟疑,甚至会觉得他们随意打扰了你的生活。
你们的关系亲疏,决定着交流方式是否适当,语音消息这种方式更适合于亲近的人交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加你微信,打招呼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语音……还有许久未联系的同学、朋友,忽然发来一条30s以上的语音……节日收到群发的祝福信息竟然也是语音……
虽然这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不过收到语音的时候我还是会愣一下,心想“为什么要给我发语音呢?”所以在发语音之前,先考虑一下你跟对方的亲密程度还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麻烦在发语音之前考虑一下:发语音会不会太冒昧?对方此刻方便即时听吗?对方能理解吗……同时,为了让对方感到礼貌和尊重,可以先发文字问一问:你现在方便听语音吗?
不是每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和你一样方便。你可以畅所欲言,但别人不一定能够洗耳恭听。
切记: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