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安利一本书~这不是一本教大家怎样养生,然后健康活到一百岁的工具书哈,作者也不是什么养生大师,而是两位经济学教授。
书中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几大预言,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该怎样生活和工作。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其中重要的三个预言。
作者一开头直接摆事实证据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有很大概率能健康地活到一百岁。
这就是作者的第一个预言:长寿时代即将到来。
专家预测,如果2007年出生的孩子有50%的概率活到104岁,
1997年出生的孩子有50%的概率活到101~102岁;
1987年出生的人是98~100岁;
1977年出生的人是95~98岁;
1967年出生的人可能活到92~96岁;
1957年出生的人可能活到89~94岁,
现代社会有充足的营养,优质的医疗,先进的技术,良好的卫生条件,只要大家保持良好饮食生活习惯,不必太担心自己的生命质量。
所以,各位80后90后的小伙伴们,不要随随便便说自己老啦,我们的人生还长着呢。
知道这个事实后,你会不会想要调整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
接下来介绍本书的第二个预言:三段式人生面临消亡。
什么是三段式人生呢?就是人生有很明显的三个阶段,比如,以前一个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人生大致这样的,从开始接受教育到二十几岁毕业,这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毕业被分配到单位工作到五十多岁退休,这是第二个阶段,接下来就是第三阶段退休生活,种种花种种草,抱抱孙子,慢慢走向人生的终点。
我们父母那一辈大致都是过的三段式人生,以前人均寿命不是很长,但如果我们将来五十多岁退休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确实少数,但咱还是不要太早退休了。对工作的看法我喜欢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作品《黑暗的心》中,书中人物马洛说的这句话:“我不喜欢工作,但是我喜欢工作的内涵—一个发现自我的机会。”
作者认为三段式人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社会了。
退休养老时间变长了,作者首先提醒,你存的养老金很可能不够用,你会说,这好办,那就再继续多干几年,延长第二段呗,作者接着提醒,你的精神状态会受不了,有科学研究表明,大部分从业者在一个行业工作超过三十年后,面对工作时会感到疲惫,无聊会慢慢消耗你的健康。乐观的你也许会说,没事儿,咱有毅力,咬咬牙再坚持坚持,可你的工作也许不会让你继续干下去。
我们的寿命在延长,但是在快节奏的当代,公司和行业的寿命却在缩短。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
不要盯着平均40年寿命的大企业,也有一些大企业没有及时跟随时代及时更新自我,走向了没落,比如黑莓、柯达、诺基亚…
面对如此形势,我们该怎样应对呢?
接下来作者用第三个预言:多段式人生即将登场,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多段式人生,顾名思义,就是人生不止3段,可以是5段6段7段8段,每段有个小主题。
不用去追赶主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比如,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想去研究学习新领域知识,于是重回校园读了个学位,或者从另一个行业的基层开始工作学习,也许这个时候你已经三十多岁了;五十多从原来的职位辞职,来一个gap year放空自己,回来后把自己清零在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出发找了个新的行当,60多岁的你也许又想要重回校园攻读一个学位,像这样特立独行,新闻里才能看到的人生,在未来会像如今的三段式人生一样司空见惯。
这样的人生据说在美国很平常。
…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年”很多时候是相当于中国人说的“老年”。六十多岁别人根本不当你老,该干啥干啥。
…美国有五十多岁的工程师从头创业,五十多岁的女飞行员迎来人生第一个英雄时刻,五十多岁的癌症患者谋求新行业的一个高薪职位,六十岁的物理学家跟年轻人切磋技艺,六十多岁的工程师埋头攻关,六七十岁的市民开始学习量子力学。
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解决复杂的问题…事实上因为经历丰富能力复杂,年龄大不但不是劣势,反而还是优势。 《 美国的中年人》万sir
作者强调不管是三段还是多段,要将学习贯穿自己的一生,学会自我否定,自我更新,敢于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包括经验,学历,知识等。
Learning is not for school, but for life.
我很喜欢作者的这个比方:传统的三段式人生就像是一个是不长的音乐会,大家听完三个乐章,音乐会就散场了,而多段式人生就好比是一场时间很长的跨年音乐会。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只安排三个节目肯定太少啦,所以需要增加节目量,而且需要点中场休息,这样音乐会才能顺利有质量的进行。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在自己这台音乐晚会上再多加几个你中意的曲目了呢?什么?想不到还有什么曲子?那就有空去找找呀~
对了,健康的体魄很重要,一定要保持运动,拥有追求同样重要,向钟男神学习!
现在的你在追求什么呢?
80岁的你将是怎样的状态?
到那时你的人生主题是什么,又会在追求什么呢?
人生仅此一次,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