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月至少读两本书。大半年已经过去了,收获不少。经过总结这8个月里读过的书,我选出了5本让我个人印象深刻、产生思想共鸣的书,分享给大家。当然阅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不同的体验,哪怕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都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
无论如何一本好书、一个好故事是历经时间的洗礼,永不褪色的。
1.被掩埋的巨人
如果记忆是被掩埋的巨人,你会选择遗忘还是唤醒?如果那些所有好的和不好的记忆被唤醒你真的准备好了坦然面对吗?什么样的爱才能真正经受住那些失望、伤害和背叛,最终得到宽恕和理解呢?
我看到的是哪怕书中埃克索和他珍爱的公主近半个世纪的爱情最终在迷雾消散时也没能经受住考验,不得不分开在孤独中度过余生…
也许有了迷雾,旧伤才得以愈合。旧伤都是难好的,伤就算好了也会留一道疤痕。如果迷雾没有剥夺记忆,那这旧伤这疤痕就会一直在爱里,膈应着两个人。
实际上相信大部分读者在《被掩埋的巨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前都像我一样不怎么认识这位在英国长大的日本作家,也没有多少机会读到他的作品。第一次读这本小说之前我的思绪还沉浸在日本惯用语言表达上,就像读到任何一位日本本土作家的作品一样。
但这作品却让我大大吃惊,小说以一对年迈的恩爱夫妻仅凭越来越模糊的记忆去寻找自己失去联系多年的唯一的儿子而踏上远途为主线展开。这貌似是一个以家庭团聚为主题的情感类故事,实则故事内隐喻却远远超越了个人情感,这一点是它如此吸引我的原因。写作的主题设立在社会记忆与集体遗忘的问题之上,又以中世纪英国设为背景,那些中世纪古老简洁的叙述语言淡然简朴,貌似单调的文字下,深埋着一系列思考。这无疑是近代文学巨作的代表。也是我在今年读到的最棒的一本小说了。
2.月亮与六便士
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如果你认为这本书只是简单的叙述了一位画家追求梦想的励志故事,那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这本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而其中故事主角思特里克兰德的性格又可以说是一种近乎神化的塑造。在他四十不惑之年,拥有着一个看似美满幸福的家庭,有米有房有车有娇妻有存款有二胎,看似已经走上人生顶峰的中年大叔。为艺术、为美而痴狂到似乎是在一夜间改变性情,突然像是魔鬼上身,抛妻弃子,连夜搭顺丰到巴黎,追寻自己虚无缥缈的画画梦想,并在屡屡碰壁后,决定离开文明的世界,到一个荒岛里混迹余生。在抛妻弃子离开家的同时他好像也把所有普通人有的爱恨情仇、多愁善感等情感都抛弃了。这也让他的决定变的不受任何情感所干扰,当他谈起爱情的时候可以看出他对爱情的不屑甚至厌恶。
“因为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爱情是一种疾病。”(229,第四十一章)
他可以无情的对待善待自己的救命恩人也是他在巴黎唯一的朋友。勾搭上救命恩人的妻子并把他从自己家中赶出且不会为此有任何的内疚情绪,这让我想起杜鹃。当他厌倦束缚着他的这种“爱情”时,头也不回的离去。酿成了朋友家破人亡的悲剧(友妻殉情)。
而这样可恶的一个人在毛姆的笔下后来又经历些什么呢?使毛姆对思特里克兰德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从鄙夷到崇敬,甚至作为读者的我也心生敬意。
“…他在创作这些巨画时也许终于寻找到了心灵的平静;缠绕着他的魔鬼最后被拔除了。他痛苦的一生似乎就是为这些壁画做准备,在图画完成的时候,他那远离尘嚣的受折磨的灵魂也就得到了安息。对于死他毋宁说抱着一种欢迎的态度,因为他一生追求的目的已经达到了。”(333,第五十七章)
小说的结尾如同一幅画一样依旧定格在我脑中。这也是整个故事的最高潮,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那位因麻风病而毁容的画家,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他只能聆听颜色,因为这时的他早已是个双眼失明的画家。而失明的画家思特里克兰德就像失聪的音乐家贝多芬一样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创作了此生最伟大的画作。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