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这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这段话是《傅雷家书》里面的内容。从这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傅雷老先生的爱子情深,思念儿子也在担心儿子嫌烦,关于“爱”也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对于儿子傅聪,老先生寄予厚望。所以在家书中可以感受到傅雷老先生的“严父”的形象(在儿子未离开北京前),傅雷老先生希望儿子茁状成长,飞的更高更远,但也少不了另外一个一个矛盾心理,舍不得儿子远离自己,离开中国。离别后,父亲(傅雷)似乎发觉对儿子的教导是一种“虐待”陷入自责中,在给儿子的书信中承认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儿子能够原谅。这是深沉的爱,是父亲在给儿子树立一个极好的“道德”标签,知错就改。改也是一种爱。在家信中,也可以感受到傅雷老先生对儿子的鼓励,“夸奖儿子的演奏技巧有了极大的进步。”听到儿子从俄国寄回来的录音后,傅雷先生对儿子傅聪的认同,让傅聪在国外受到鼓励,拥有信心,去摆脱“心灵上的困境”更好的学习音乐。傅雷老先生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会和儿子谈人生;谈艺术(音乐,绘画,美术展);谈俄文、法文;谈诗人、诗歌……
并从中得出一些“道理”从而给儿子鞭策亦是教导,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生活。作为一个读者,明白了这是傅雷先生的用心良苦,同时觉得《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显现出模范的父爱,动人的家教,也是傅家父子交流艺术的平台,显现了父子俩深厚的艺术功底。在家书中,有挺多的音乐内容;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这是都是关于艺术的。傅雷先生曾在家书中写道,“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者都是不符合西洋的礼貌……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叮嘱也是教导。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及他夫人儿子的爱贯穿在家书中,同时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教导(嘱咐)也是家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表现了傅雷先生对儿子的爱与关心。
书信中每一个字让读者渐渐明白,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那般深层而浓烈。这位有阅历的父亲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经历塞进儿子血液,同时小心翼翼地执笔以保持最佳距离。羡慕这样愿意表达情感,愿意沟通的父亲;也羡慕这样互相进步的关系;谈话内容可以从诗词歌赋的鉴赏到为人处世,三观做人。读到这本书,想家了。本来就是那种恋家恋家的人。特想念家人的欢声笑语,想念家里的清粥小菜,想念家里大屏的电视机和单人床。也在思考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什么?是傅家书中渐行渐远的背影?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几年不着家的现实?我不想有一天,因为工作繁忙,忽略了父母,疏离了关系。可再仔细想想,这种事情不太可能发生。因为,亲情的羁绊胜过时间的流逝,胜过东西南北的距离,胜过生活的所有折磨与不易。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这是阅读《傅雷家书》最大的感悟。当孤独时,寂寞时,想家时,看一看这本书,体会父爱,以及一个家的家风。长大后,才知道世界如此污浊,我们总被命运推搡着前进,父亲亲却用双手捧着赤子之心让孩子的我们努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