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又到了教师节。对我来说,教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当我是学生时,不必多说,每年那一天自然要给各个老师送去祝福。工作后,成为一名教师。在这一天,很多家长朋友和孩子发来祝福和感谢。我从一个送去祝福的人,变成一个收祝福的人。我很感谢他们,但我更感谢我的老师们。因为我很幸运,遇到了认真负责的老师,他们影响了我一生的价值观。
现在的我,只是在模仿着他们的样子罢了。
小学,拨动我感性的心弦
一、我的语文课堂
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中等收入陷阱”。在教育行业,也该有个词,叫“中等学生陷阱”。那时候我就深深地掉进了这个陷阱,我的成绩不好不坏,是老师最容易忽视的学生。渐渐地,我成为班里的小透明。
那时,我的语文老师姓李,是一位30来岁的女性。一头利落的短发,无论何时见到她都是精神矍铄的样子。如此年轻的她已经是一名特级教师,也是我们学校的校长。
读到这儿,你一定会猜:看来是这位老师给了我特别的关注,才让我如此印象深刻。其实并没有。中等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即便是一位特级教师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国教育体制下,一个班级少则40人,多则60人。老师没有太多精力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中等生学习成绩稳定,学习态度较端正,没有太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可以说,除了学习成绩平平,几乎找不出太多问题。是让老师最省心的一群孩子,老师自然不会把太多精力花在这些孩子身上。
但就是我这样一个在私下几乎没有和她太多交流的学生,在她的课堂上,在她管理的学校中得到了真正的人文教育。
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记不起李老师讲过的某一篇文章是什么样的,但我清楚地知道我的语文课堂,不是在读课文、学生字、造句子中度过的。在课堂上,我们分组做过关于花朵的报告,还记得我的那组是关于郁金香的报告。当时要求不能只是口头介绍,必须做成可以看见的东西——喷绘。喷绘的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和排版,都需要自己设计。分组后,一组好几个同学,一起去外面做个喷绘也不贵。于是,那天上学,每个组都带着一个大板子到教室。作为一个合格小透明,主讲人自然不是我,我只是上台扶牌子的(笑)。但那样的课堂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成为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一课。即便到了今天也是少见的课堂吧。
朗读课、辩论赛、话剧表演等等,这些都是我的语文课堂上常见的。我的朗读能力、课文的演绎能力是在这里启蒙的。
现在,我也常常给孩子们读故事。他们很爱听,我也很爱读。因为我的语文课堂就是这样的。
二、我的校训
当我入学那一年,我的小学才刚刚诞生。我是学校的首届毕业生。刚开始,除了一栋回字形的教学楼,一个操场,什么都没有。
我的小学六年,几乎年年都动工,造了人工湖,建了小亭台,一切都是刚刚开始的模样。后来,又翻新了小学校门,上面刻着一句话:为生命而歌。校训正是“生命创造一切”。
我们的校训并不是为了形式而无端想来的,这背后藏着一个故事,那是一次偶然的契机。
一天下午放学,黑云压城,一副山雨欲来的架势。同学们偶然在学校里的花坛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云雀,连忙去找了个纸盒将它小心翼翼地安置在草丛里。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来到学校一看,这只云雀还是离开了。同学们神情沉重地围在云雀周围,也许那是第一次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李老师站在后面,看到了这一切。她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机会。第二天,她带着全校师生(那时也就一个年级的孩子)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仪式——云雀的葬礼。在这场葬礼上,孩子们对生命的珍惜与敬畏被无限放大,很多孩子哭了出来。在此之后,云雀成了我们学校的吉祥物,“生命创造一切”是学校的校训。李老师还以此故事为背景,编写了话剧《小云雀》,为校歌《云雀之歌》填词。之后成为惯例,每年这一天学校都会举行活动,表演话剧、唱校歌等。
多么幸运,我的校训的背后是这样一个悲伤而又温暖的故事。
大学,开启我理性的思维
高考失利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从小学到初中,凭着自己有点悟性,几乎没有花什么力气在学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系统的学习方法。虽然是中等生,但毕竟遇到负责的老师,考试分数上是不错的。上高中,到了真正拼实力的时候,勤奋与毅力显然比聪明更重要,可自己没有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学得十分吃力。高考结束,分数线出来,只上了二本线,来到了一所川内普通大学。
可幸运之神再次光顾我,系主任是曾经的川大教授,学校又返聘了一批川大的退休教授。他们是真正做学术研究的人。虽然只在一个普通二本学校读书,可我也有机会接触到985大学的教授。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理性的光辉。
他们上课,永远是几十页ppt,白底黑字,排得满满当当的,全是各种新知识,只在重点内容详细讲解。从一开始,由于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向往,抱着满腔热血泡图书馆学习,到后面开始“梭边边”。有段时间,真是过得浑浑噩噩。每天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烦人的闹钟。
改变,是从大一的暑假开始的。我去实习了,是一家金融杂志社。跟着一名记者跑了许多公司,采访了各种企业家。在接触了这么多社会人士后,我开始思考,未来的我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我没有答案。
但是,大二开学后,我开始认真地学习了。由于没有其他目标,我只好给自己设定一个学习上的目标,那就是拿奖学金。学习总是没错的。
大二开始,每天早上六点过起床去湖边朗读。虽然家在成都,但也减少了周末回家的次数,常常去图书馆看书。
由于大一浪费了很多时间,该看的书没有看。大二有些课程很吃力,比如外国文学史。这堂课是由一位川大的老教授上课。为了能拿奖学金,我也学得很认真。
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一个问题不太明白。下课后,我兴冲冲地跑去找了这位老教授。他听了我的问题后,很认真地解答了。然后还反问我听明白了没有,他说得很详细,我点了点头。最后他对我说:“提问是件好事,说明你开始学习了,希望你能坚持,不要放弃。无论多简单的问题,都可以来问我。”那时候,听到这话很感动,一位上课才来学校,下课就离开的教授居然知道我的学习情况,只是有些奇怪他是怎么知道的。
等到期末,我开始拉通复习全部课程内容时才发现:天啊,当初问教授的问题是多么愚蠢!但凡我以前看了书,都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真是不知者无畏,难怪那时候他知道我开始学习了,难怪他说无论多简单的问题,都可以问他。但我又再一次被这位老教授在教学上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态度感动了。
大二期末的考试月,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时光。每门课程整理了几十页的复习资料,一共一百多页。每天和室友早晨七点起床,在图书馆背到闭馆才回寝室。背了忘,忘了又背,考前好几个晚上都背到凌晨两三点。最后,我如愿以偿在大二这一年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和校一等奖学金,那是我自己赚的第一笔钱,一共5000块。后来的大三,在平时的课堂也不敢太多松懈,但考试月没有那么拼命了,最后拿到了三等奖学金,1500块。至此,我才渐渐明白勤奋学习的感觉。那种感觉很踏实,是真正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时光回到现在,那些当年背过的东西我只有模糊的印象了,但是我的身体还记得。每当和朋友闲聊时,关于语言学习,我能说两句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关于文学,也能聊两句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郁达夫的八卦。
除此之外,我还阅读了许多教授推荐的书目。这些书,为我打开一扇门,我看见一个金光闪闪的世界在门外发光。
后记
写这篇文章时,再次回味了我的学生时代,无比留恋,却也给我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向前走去。最后,祝我亲爱的老师们节日快乐;祝我的同事们节日快乐;祝自己节日快乐!送给孩子们一段在朋友圈看到的话: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算数学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振翅掠过城市上空;你晚自习时,极圈上的夜空散漫了五彩斑斓;但是少年你别着急,在你为自己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那些你感觉从来不会看到的景色,那些你觉得终身不会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