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食色性也”,表现了人们对人性本质的窥探。什么是人性的本质的呢?那就要从我们的大脑说起了。
人类的大脑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最内层的叫做原始脑,或者爬行脑,是动物的原始本能,就像鳄鱼一样,饿了就吃,危险来了就跑;中间那层叫哺乳脑,负责情绪,就像猴子这类动物,会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表现;最外层是前脑额叶,也是理智的源泉,负责思考。人的内心有一个笼子,里面装着一只鳄鱼和一只猴子,笼子的外面是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平时是科学家负责看管鳄鱼和猴子,处理事务。一旦情绪失控,就说明猴子从笼子里跳出来了,开始上蹿下跳,这时我们的理智也就是科学家就无法控制局面了。倘若是鳄鱼出来了,那就是我们的本能在发挥作用了,猴子和科学家都束手无策了。
这个形象的类比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大脑的运作机理。其实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其中苏格拉底关于骑手,白马,黑马的隐喻同样如此。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分为本我,超我,自我。其实,这些对自身的认识都具有同样的内在逻辑。
很多时候人们会感慨人心难测,其实那更多的是一种本性的流露。我不太认同“人性本善,人性本恶”这类论断。三字经中有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还是比较关注“习相远”,这也是人们长期观察得到的结论。开始的好与坏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你一生下来,是恶是善,或是中性,甚至是基督教所说的原罪。其实,在那一刻已经成为事实,无法改变。那么“习相远”这三个字给了我们方向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练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无论是从善恶的角度,还是从社会适应性的角度,或是更多的维度去审视,我们都能够改造自己的大脑的软件,说不定硬件都是能够改造的呢。如果你看过《未来简史》,你就更能够理解我说的话了。
这里的人性指的是人的本性,即人类数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内化到骨子里的爬行脑,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本能反应。
1.对行为的剖析
每天早晨,是不是有一股力量拉着你,不让你起床,然后你靠着强大的理智把自己从床上拽起来。足够的睡眠是保障我们能够有充足的体力去生存竞争,几十万年以前,我们是靠体力求生存的,你看看你家的宠物狗,宠物猫,哪一个不是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唯独人类,每天起的很早,就连头一天晚上可能也没睡上几个小时,不光早起,还要锻炼身体、学习、上班工作,这些都是人类走向文明进程中的行为方式,也是我们离动物世界越来越远的重要因素。这和我们的原始脑是相背离的,可以说我们是拖着那条鳄鱼脑前行的。
朋友叫你一起去吃饭,你看到满桌的美味佳肴,又看了看自己的大肚腩,发誓下次一定戒掉晚饭,吃完后,满满的负罪感。你可知道,我们的祖先为了这一段饭,可能会失去的自己的一条手臂,甚至生命。所以,吃是我们的本性,减肥,那是反人性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胖人呢?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好了嘛。相比于食物由短缺到过剩的供给变化,我们的原始大脑是几乎没有进化的,你让它怎么忍的住。
人类多数的行为是潜意识的导向,因为我们的眼睛,耳朵,触觉等器官等能够感知到的事物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大脑的处理速度,我们同时能够处理几件事已经是极限了,所谓带宽不够,说的就是这个了。所以大量的信息被潜意识处理,甚至被当作垃圾处理掉,电影《头脑特工队》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不能说本能之外的行为都是反人性的,因为大脑是一个有机体,所有的行为都是联动的。
懒惰也是我们的一种本能体现,因为那样更省能量,曾经我们摄入蛋白质的成本是高昂。节省我们的体力,保存蛋白质是生存本能。
之前我和朋友开过个玩笑,我问他,为什么很多女人喜欢买包,而且到了“包治百病”的地步?朋友思考了许久,不得其所。于是,我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加足马力,给他编了一个理由。“你想啊,在人类进化的一百万年里,男人出去打猎,女人主要负责带孩子。造成男人沉默不语的原因是,男人在打猎的时候需要保持安静;女人围在一起摘果子,叽叽喳喳的交流哪里的果子多哪里的果子少,造成了她们爱唠叨的特性。” 朋友很是赞同。其实这些话也是我听来的。但后面的话却是我杜撰的,“你想啊,女人摘果子是不是需要个家伙啊,这家伙就是个篮子,篮子就是包包的雏形,篮子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了你带回来的果子的多少,也是你的生计保障之一啊 ,所以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你看,这是印在骨髓里的记忆啊!” 朋友听了,恍然大悟。我也是佩服自己编故事的能力。
说了这么多,要表达什么呢?所有的行为,包括无意识行为背后都有其底层逻辑,了解底层逻辑,接下来我们来继续剖析人性。
2.对道德批判的认识
“你所认为最宝贵的那件事物,正式最羁绊你的那块屏障”
前两天我心血来潮,一大早起来,走路去买早点,因为离家比较远,所以买完早点,想要找辆共享单车。结果按图索骥,找到的两辆车都被人搬到屋子里去了。白白走了好多冤枉路,我心里一万个“草泥马”爬过。立马拿起手机,果断举报,早晨的好心情也打了个折扣。在我回程的时候,发现了一辆共享单车,车子没有锁。于是骑上车就走了。在骑车的过程中,我就在思考,为什么我在对别人把车搬到屋这件事这么气愤,而自己骑了未锁的单车这么理直气壮,而且“如果没锁,我可以一直骑下去”这个念头却瞬间进入我的大脑。这样道德吗?于是我陷入了思索。
什么是道德?我给道德下了个定义--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经过时间洗礼的,沉淀下来的行为惯例,甚至有些道德标准都不是被当下一些人认可的,但是接受的行为准则。道德是法律之外,成本最低的,用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它是一个演变的结果。道德准绳是一条跳动的绳子,时代不同 ,底线不同。我很反感用道德去评判一个人,谁也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谁。《圣经》里有一个故事:一个女人犯了罪,人们要用石头砸死她,他们去询问耶稣,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谁就可以砸死她。”众人听后,默默离开。
我们不应该只在道德上谴责自己,所有的不道德的行为最终不可能落在道德本身上。
“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这是天主教教义所指的人性七宗罪。这些大多源于我们求生的原始脑和情绪脑,我们要做的不是道德批判,而是“习相远”。认识到负面思想背后的逻辑,用价值观和方法论左右自己的行为。这才是正确的,而不是单单拿道德来管束自己。甚至有些时候给行为套上一个制度,都是比道德本身来的有效。
3.对认知的理解
在认知上,我们都是巴甫洛夫的狗。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铛,会不由自主地流唾液。我们也一样,你看在股市中,追涨杀跌的,一茬又一茬的韭菜们,投资更是一件反人性的行为。TED上有名的棉花糖实验,“延迟消费”对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要知道,延迟消费,对于我们的原始脑来说,是意味着死亡的。所以你要知道,我们身体的进化程度,包括大脑的进化程度,远没有物质世界变化的快。如果本能能够和物质世界保持一致性的行为和思想,自然不必我们多操心,那就是习惯的事。比如,你饿了就吃。但是吃多少,什么时候吃,就是相悖的事了。控制摄入量,控制进食时间,这就是反原始本性的。
精英日课有一期文章讲天才和精神病患者之间的差别。其中有一个词叫“认知抑制解除”,这是二者的共同点。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进入一间房间,在特定的时间内我们观察到的信息总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会注意到,花瓶上的花朵里有一束花蕊的芯是锯齿形的。而天才和精神病患者会观察到,是他们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吗?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同一时间内处理信息的量是有限度的,而且我们要保存能量,节省注意力开支,甚至大脑都是懒于思考的。假如你有孩子你会观察到,你的孩子越小,它的这种能力就越强,这同样是创造力的萌芽。
而天才和精神病患者的区别就是“高智能”,高的智商和能力,天才具有高智能。我们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就要去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是好奇心的力量,好奇心是我们认知上最重要的利器,没有之一。
另:生活的不确定性
其中影响行为、道德和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不确定性,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性的环境当中,这是我们恐惧的来源。
恐惧大都因为无知与不确定感而产生——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 霍尔巴赫(法国启蒙思想家)
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不确定性会让我们产生恐惧和无知,恐惧同样也源于无知。我们的行为认知一旦基于不确定性就会产生本能脑的,非理性的,自我都无法掌控的行为和言语。
那么如何掌控原始脑,做到反本性,反人性呢?
我觉得可以借鉴把大象装到冰箱里的这个方法论,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方法。
我们与事物的不确定性可以分解为:
A“我们”,B“与不确定性的联系”,C“事物的不确定性”,这三个元素和方向进行思考推进。
A.首先,事物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多接触确定性的事物,比如在选择“技能”的时候,尽量选择通过努力就能够做到的选择。比如你选择当歌星,这是一个头部市场,那么运气就占了很大成分,不确定性就在急剧增加。而你选择当画家,即便你没能出名,你也能养家糊口。但是这并不是让你断绝与不确定性的联系,因为一定量的不确定性考验,对你是有训练提高的效用的,这就好比鲶鱼效应或者动物园的老虎和野生老虎的区别。
人类是一个反脆弱系统,压力在极限之内,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正就可以恢复,而且变更强。但一旦突破身体和精神极限就会溃败,很难恢复。巴浦洛夫在做实验的时候,其中有几条狗崩溃过,但治疗崩溃的有效方法同样是用更加崩溃的方法。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够禁得起如此频繁的刺激。你也许听过沃夫法则,打击但要在极限内。
B.其次,是我们和事物不确定性的联系,在“我们”和“不确定性之间”可以分为弱联系,和强联系,对于强联系我们要减弱事物的不确定性;对于弱联系,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事物的不确定性。比如去买赛马,普通人,买个几十几百块,那就是弱联系,不确定性可以很强。倘若是你拿家产的一半去买赛马,那就是强联系,强不确定性。即使你侥幸赢了比赛,你同样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行为是有惯性的,结果并不意味着行为体现的规律可以再现。
最后来说说自己,自己就是我们的大脑,因为所有的决策几乎都是大脑做出的,思考质量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其中关于认知的认知,也就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最近很火的一个词。其实很多时候我更喜欢用另一个词 — 上帝视角。能够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我们人类,审视自己,是一种境界。推荐一部电影a wonderful life 中文名叫美妙人生。站在上帝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认知,相信我,你会豁达很多,也会自信很多的,这对你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会有莫大的帮助。
总结
我们分别从行为、道德思想、和认知方面去讨论了人类的原始脑(人性)对自我的影响。知道我们很多时候的第一时间的行为是原始脑的意志,要做的是“习相远”,利用价值观和方法论去左右自己的行为,甚至是制度约束。
不确定性:对于我们生活有重要影响的事物,尽量选择确定性;弱联系可以有强的不确定性,因为那对你的影响很小,强联系要尽量凸显确定性,让自己能够把控;同时,元认知和上帝视角是审视自己一种途径。
推荐小方法:
清晨坐享 — 闭上双眼,放纵自己的本性,让本性在思想的大脑里天马行空,然后不断的把它拽回来,最后放到笼子里,开始一天的工作。
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