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OR清华北大?”
2017-8-13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教育干货
文 | 汪老师
01
每到一年的高考季,上不上补习班就成了热门话题,很多人会说上补习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事实是这样吗?
小学妹的就曾在补习机构快学教育补习过,她也习惯了每年在这个时候,去网络上现身说法,试图跟那些说补习机构是“金钱粉碎机”“人间地狱”的一批人讲她的想法。
快学教育的确太具有话题性,近几年,我们又在这里补习考上理想的初中,理想的高中,甚至理想的大学,不乏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的优秀学生,正是这些,也让补习机构陷入了应试教育的征伐之中。
学妹说经常有人问她,“这个补习到底有没有用呀,会不会是把钱打水漂啊?”
学妹就总是回答:“累是蛮累的,学习从来就不是轻松的事情。但是我们的老师很负责任,大家都是用心交心的,最后靠自觉,积极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和努力,所以最后回忆起来主要还是快乐和幸福多一点”。
02
学妹说的这种感觉,我大概可以理解。那是一种在外人看来不可理喻的,每天都如同打鸡血般的斗志。因为一个目标,因为一个希望,不仅是自己逼着自己进取和向上,而是周围的人都和你一样。用现在流行的词来说,这种状态叫做“燃”。
对任何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通过残酷的考试都意味着汗水和付出。不可否认,高考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和负面影响。但是必须承认,高考是一个最大程度上让孩子们不看身份背景、公平公正竞争的平台。
03
还记得前两年认识一个上初中的孩子,他父母告诉我,这个孩子的问题是“太不爱读书,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
很多来快学咨询的家长都提到过这些问题,就是孩子太依赖电子产品,对学习毫无兴趣,无时无刻不是在玩手机游戏。
孩子妈妈告诉我,孩子从小就爱玩手机,上厕所也带着手机。她特别担心的是孩子的眼睛会出问题,就逼孩子转移注意力,给孩子报了我们快学教育的补习班。
但是惊喜的是,孩子再上了一个学期的课程后变化很大,没有以前那么爱玩手机了,也没有那么的抗拒学习和叛逆了,孩子开始慢慢的爱上了学习。
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有的时候不是不懂家长的良苦用心,只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交流的途径,其实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冲突,很多知名高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同时,各种其他能力也非常强。多才多艺,能玩又能学的“别人家的小孩儿”比比皆是。只是我们目前最擅长的就是应试考试这一项而已,但是这也是最精彩的一项通往成功的捷径。
04
不由得想起前阵子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的祁同伟说的那些让人难过窒息,又让人颇为同情的话:
“我们没有一个好的老子,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事。个性对于我们而言,是个很奢侈的东西。”
“我们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并且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这种机会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如果我们这代人不为此付出代价,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就要付出代价。为了抓住这个机会改变命运,我可以不择一切手段。”
祁同伟终究是错了,背叛了人民和自己的良知。但是这些学校和考生所面对的情况截然不同,他们彼此信任彼此合作,为了高考,并没有伤害这个社会的底线和正义。
如今的补习名校不乏各地慕名而来的考生和家长。但最初的名校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富裕家庭,家庭条件优越,但是孩子成绩极差,在学校根本就呆不下去的学生。
但是现在我们也有普通的家庭,他们用自己三年的青春去换取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用自己的执着和努力去打破一线城市和不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公,用拼命的态度和“献身”的精神,把农村子弟进入名校的那道窄门变宽一点点。这种抉择,同样有着一种“胜天半子”的悲壮和气势。
从总体上来说,素质教育确实大有裨益。把孩子们从分数的挟持中解救出来,过多的提到成绩,提到升学率,会局限孩子们的视野,束缚孩子们的思想。
但是世事有时候并不是非黑即白,“应试教育”有它的短视和弊端,但也有它暂时存在的土壤和空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奋斗实现社会地位的提高,给他们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尤其,当你只是个寒门子弟。
也许对于是“应试教育”是否应该存在的争论还会不断持续多年,但努力的孩子们,不该成为这场争论的众矢之的。我始终相信,那些对于命运敢去抗争,对于机会尽全力争取,对自己的选择甘于负责的这些人,值得拥有掌声和尊敬。
更多相关教育资讯、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关注我的公众号:汪老师123,可以获取价值2000元的状元笔记以及0元试听快学教育公开课哦!
本文由“汪老师123”账号发布,时间2017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