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烦
我们必须以人身为类比,来描述自我的发展:基本的二元观、感觉、衝动与概念,可比做身体的骨骼;情绪似身上的肌肉;下意识的絮语以及所有微细的心理活动,有如供给肌肉养分的循环系统。因此,正常运作的身体必须具备肌肉系统、循环系统以及支撑它们的骨骼。
禅修以处理我们的念头——自我的藩篱——为起点,是一个撤藩的过程。如果你要解剖、检视「我」的身体,要先将皮肤划开,然后切入动脉;因此,不想为证件所缚的修行者,应该先动一个手术——证件是一种疾病,须以手术将之割除。如果你有病,你会想藉疾病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病了,我必然是实在的,因为我感觉到痛。」手术是要去除你因有病在身而自认是重要人物的想法。当然,你若说自己有病,会获得多方的关注,因为你可能打电话告诉亲朋好友你生病了,而他们会来探望你、帮助你。
那是证明自己存在的卑劣手法。证件就是有这种用途,它们能证明你有病,因此使你得到朋友们的关注。我们必须为这种人动手术医治他的证件病,不过如果你给他上麻药,他就无从知道他必须放弃多少东西,因此我们完全不用麻醉剂;那应该像自然生产、像母亲看著自己的婴孩出生一样——他如何从她身体裡出来、如何降临世间。
不附有证件的佛法之诞生也应如此,你应目睹整个过程,应该直接被送进手术室。现在,在手术房裡,第一步就是用一把非常锋利的手术刀——文殊菩萨之剑,慈悲与智慧之剑,在你说痛的部分画开一个小口,只是个小口而已,没有我们想像的那麽痛。
坐下来打坐就是你动脉上的一个小口。你或许听说过静坐是极端枯燥困难的,但其实并没有那麽困难,且似乎相当容易——你只不过坐在那裡而已。那动脉—— 你心中下意识的闲话,是用特殊技术切开的,诸如利用呼吸或走路等各种方法。在你来说只是个小姿势——只是坐著,不去想什麽,任由呼吸进、出,只是自然的呼吸,没什麽特别的呼吸,只是坐著慢慢培养出对自己呼吸的注意。那不是指专心致志于呼吸上——专心致志涉及对某物的把持、紧抓住某样东西不放,而是指你在「这裡」试著专注于在「那裡」的某种东西上。我们是要练习正念,而非专注;我们是要看到那里发生的事,但不是在培养以目标为取向的专心。与目标有关的事必涉及由某处到某处的旅程,然而正念的修习没有目标、没有旅程,只要关照「那裡」正在发生的事即可。
没有爱、光或任何幻象的许诺——既无天使也无魔鬼,没有事情发生,那简直无聊透顶,甚至使你感觉很愚蠢。常有人会问:「是谁在骗谁呀?我是要上去某处吗?还是没有?」你没有要「上去某处」,修行之道意思是要你从所有东西上下来,无一处可栖。坐著并感觉你的呼吸,与它同在;然后你开始明白,你动脉上的那一刀并非在你开始练习禅坐时画下来的,而是在你练剑到厌烦时才画下的——真正的厌倦。「我应该从佛法与禅坐中有所收穫,我应该到达不同层次的证悟;可是我没有,我真是烦死了。」甚至连你内在的监视者也不同情你,开始嘲弄你。厌烦很重要,因为厌烦是反证件的;证件会让你感觉有趣,因为它总是带给你新的、生动的、奇妙的东西,以及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当你去掉证件的观念之后,厌烦自然就来了。
我们在科罗拉多州有一个电影工作室,在那里曾讨论过是娱乐大众重要,还是拍一部好影片重要。我所说的是,观众或许会觉得我们拍的东西很枯燥,但是我们必须将观众的智识与水准提升到我们所呈现之影片的程度,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们对娱乐的要求与慾望。一旦试著去满足观众对娱乐的慾望,你就会不停地去屈就,弯下去再弯下去,直到整件事荒诞可笑为止。如果一位製片者将他自己的理念有尊严地表现出来,他拍的片子起初可能不受欢迎,但观众的水准跟上来之后,却可能大获讚赏——那影片可以提升观众的欣赏品味。
同样地,枯燥乏味在禅修上也很重要,那增强行者心理上的成熟度。他们会开始欣赏这种单调无聊,转化自己的修养,直到无聊变成清凉的无聊,如同山中的溪流,流著流著,有条不紊地、源源不断地流著,但那水非常清凉,非常提神。山永不厌倦为山,泉也永不厌倦为泉,因为它们的坚忍不移,使我们开始欣赏它们,这中间确有微妙之处。我无意将这整件事说得特别罗曼蒂克,我原本试著画一幅黑色的画,不过我有点失手。无聊是一种很好的感觉,不停地坐、坐……。第一声锣,第二声锣,第三声锣,还会有更多的锣声。坐、坐、坐、坐……,划开动脉,直到无聊变得异常强而有力,我们必须下很大的功夫。
在此阶段,谈不到真正研究金刚乘,或甚至大乘,我们的程度还不够,因为我们还没有与无聊建立起关係——我们得先从小乘著手。如果我们要从精神的唯物或附证书的佛法中自我解救,如果我们要进入没有证件的佛法,单调重複的练习极为重要,缺之则成功无望。这确是真话——无望。
枯燥无聊有特定的格调。日本的禅宗在寺院中发展出一套特定的无聊风格:坐,烧饭,进食,坐禅与行禅等等,但是对于到日本或在美国参加传统式禅修的美国初学者而言,单调无聊这一讯息却未能适当地传达。如果我可以这样说的话,我觉得那一套无聊方式变成了对军事化的严峻或美学的简约之欣赏,未能真正使一个人觉得无聊,而它真正的原意绝非如此。对日本人来说,禅修就是普通的日本式生活情境,在其中,你只是做你的日常工作并经常禅坐;但是美国人喜欢一些例如如何用手上的碗、如何以禅坐姿势进食……之类的小细节,这些本来是特意让人感觉厌烦的,可是美国学生却将之当成艺术,譬如把碗清乾淨,洗好,将餐巾纸摺起来等等,也变成了生活表演。至于黑色座垫,本来是用来表示没有任何色彩、完全的单调无聊,但对美国人来说,只不过象徵军事化的严格与乾脆罢了。
传统上刻意强调单调无聊,那是纪律的窄路必要的一面,但实行起来却变成去做考古或社会学调查般的好玩事情——那种你可以告诉朋友的经历:「我去年秋天在一座禅寺裡整整待了六个月,我看著秋日变成严冬,我坐禅,每样事都那麽精确、美丽;我学会怎麽坐,甚至怎麽走路、怎麽吃东西。那真是一次美妙的经验,我一点都没有觉得无聊。」
你告诉朋友说:「去吧,非常有意思。」你又搜集到一张证书——为了要毁掉证书反而製造出另一张证书。消灭「我」之游戏的首要重点即是严格的禅坐修习,没有学术的臆测,也不用谈哲理,单单坐下来做就是,那是发展无证书佛法的第一招
—— 邱阳创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