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有段时间比较在意中国古代的各种仪态与姿势,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去了解了下坐姿。但我发现,百度以及贴吧,甚至知乎内的信息其实都挺笼统,甚至让我怀疑它们是否只是互相抄来抄去,然后就放上网了。之后,我就因这样的原因把重心转移别处去了,但总的来说,我对跪坐感觉有点概念,但却又很模糊。
我记得我上一年在微博上,就发过这本书——《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
这本书真的很好,所以我一直很想要安利这本书。而现在,我就做个摘抄,同时也加入一点自己的思考。
(为了方便阅读,我会在不改变原句上,做些排版上的变动。)
古今坐俗,可以大概一分为二,即自古至隋为跪坐时期,唐宋以后为椅坐时期。
黄现璠:《我国坐俗古今之变》(一、二、三),《扫荡报》
之前有人跟我谈及,他认为,唐朝是中国开始胡化的时期。
对此,我觉得挺正确的,因为唐朝就是中国慢慢从席地而坐,转为垂足而坐的阶段。这个从唐朝时期的家具当中就能够察觉得到。
不敬坐有蹲踞、箕坐、胡坐三式,
敬坐有跪、跽及正坐之异。
黄现璠:《我国坐俗古今之变》(一、二、三),《扫荡报》
这里,黄现璠先生是把「跪」与「跽」是分开来的。而现在中国很多文章,都是把「跪」与「跽」强行混为一谈,我个人觉得十分不严谨。
跪分两种,
一为跪拜,「首至手」,系拜或拜手之形;
二为跪拱,二手相叠,系抱鼓拱手之形。
这里,我找到了一张出土的文物图;而这张图,我认为就是黄现璠先生所说的跪拱。
跪与跽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跪时行拱手礼或拜手礼跽由于是「小跪而耸体若加长焉」,上身挺直,准备起身一般不行拜或拱礼,这从《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按剑而跽」可资佐证。
这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我发现汉阳陵博物馆当中,还有跽坐俑收藏,所以再加上图片那就更加清楚了。
这里,我将「跪」与「跽」分清楚了,同时,也必须知道「跪」是先于「跽」的。
跽当为跪之变化形式,即先有跪,后有跽之长跪、小跪。
同时,我们又得知道:
跪可以言坐,坐不可以言跪也,盖因跪俗早于坐俗。
上古时代人多称「跪」或「跽」,开始改称为「坐」,约始于春秋战国早期。
跽坐这种坐姿,可能有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具有重男轻女意味的坐姿,抑或认为仅仅只是女性才会使用的坐姿。
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跪坐是殷人固有的起居习俗,并由此逐步演变成一种供奉祖先、祭祀神祇(跪葬)以及日常生活中待人接客的礼节。
李济《跪坐、蹲踞、箕踞》,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4集1953年
既然它已经是殷人日常起居所使用的习俗,那么肯定就不会具有什么所谓的「重男轻女」,抑或是仅仅只是女性才会使用的坐姿。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正坐」。
余称之中国古人的「正坐」,即从早期跪俗演变而来。中国古人的「正坐」与古今日本人于和式屋中的真坐形态大致相似。
古今日本人于和式屋中的坐法,大致可归为真、行、草三态,同时可分为敬坐与不敬坐两类,虽有与中国古人跪、跽、正坐类同之点,但并非完全相同……
这里提到了「正坐」与日本人的「真」形态大致相似。
这里我刚刚找到了这张图,假如是按照这种坐法,那么我个人倒觉得与中国的正坐不太可能类同。(这方面我个人还是需要再进一步研究下。)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一下,目前很多人总是会把「跪」同「跽」强行混在一起,而不把它们两个分开来讲,这其实是十分不严谨的。
而且,我现在总结下来,能够发现「跪」同「跽」其本身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再者,按照我现在所总结的那样,那么,其实很多我们经常称之为的「正坐」抑或「跪坐」,其实都只能叫作「跽坐」。
最后说下我个人的立场,可能是因为我的性格所致,我一向坚持将任何东西都要分清楚,不能够为了「贪图方便」,而将明明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合在一块,所以,我才会总结出来,并分享给你们。
最后,我仍旧还是推荐《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内容还不仅仅如此。
看到这里了,不如关注下我的公众号「在说一个故事」吧!
关注我的公众号后,每天都会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日记以及随笔哦。
最后,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