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被称为线的艺术,历代书画理论都强调线的力度,用锥划沙,笔力扛鼎,入木三分来形容。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这线的力度呢?是不是七老八十才能到此境地呢?
我曾经一直抱着时下流行的这个说法,笔力的老道是人老了时才能做到的,所谓的“人书俱老”。直到有一次去同学家,我改变了这样的想法。见墙上贴着他六、七女儿画的一只猫,我大大的惊讶了,那笔力足以用苍老来形容,那个词用在孩子身上好像有点不适合,但当时就是给我这么个强烈的感觉。听她爸爸叙述她的作画过程,说一天有只猫差点儿没给她挠了,她吃了一惊,却触发了她想表达的欲望,于是抓起爸爸案上的毛笔扯过一张纸就挥洒起来。画后爸爸也深为感动,于是把画贴在了墙上。我看着这幅画陷入思考,为什么我想苦苦做到的境界,被个孩子轻易做到了?但我却没能得出答案。
还有在北京时于宋唯源先生的私塾学画,班里有个同学本来没什么基础,但她的线条却涩劲有力,很是成熟。我又是有点儿惊讶了,我把收藏她的两幅小画给我大学同学看,他说“笔墨挺好”。其实她画画就是为了消磨时间,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我想这没什么基础的同学的笔墨功力竟能如此之好呢?也一样没能得到答案。
后来能渐渐的沉静下来,画画也能更专注一些,发现线也渐渐跟着沉实了起来。于是悟出中国人所强调书画中线条的力度那不是空乏的要求,那是精神专注的产物。如此作品才能表达出作者心性,揭示灵魂的真实。所以线条的力度不是七老八十者的专利,而在一切精神投入者的心里。书画不单单靠苦练技术,更靠对心性的修为。
(我每每写字画画有些笔划软弱无骨或落字错字皆是精神没能集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