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市场买菜时,一个黑衣服的中年妇女在旁若无人的和一个男人聊天。大家都默默的在选菜,只有她把声音提的有高七度,喋喋不休的说话。和他对话的男人,声音却低低的,感觉黑衣女人就像在自言自语一样。
忽然,一句话飘入耳朵,河南人最小气了,舍不得吃,不想掏钱,还想吃大份,,,你们贵州人差不多,舍得吃,,,
因为自己就是河南人,所以就诧异的看了黑衣女人一眼,卖菜的老板娘也是河南人,她也微微笑着,看了黑衣女人一眼。没有人接话,女人兀自口沫横飞的演说着。
从她说话的口气,我判断这个女人可能是个小饭店的老板娘,因为大饭店不会在偏远的村里来买菜。
从她的衣着,感觉并不是多有钱,因为她的衣着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并没有与品味一词有牵连。
从她说话的口气,我揣测她可能在家里是常常一个人说了算,老公也不一定是很出色的。因为一个颐指气使的人,都有一个唯唯诺诺的对手,把她培养成现在的样子。一个男人唯唯诺诺,不是草包就是怂货。
从她说话的内容,我认定她没有去过河南,即使去过,也肯定对河南知之甚少。因为河南地域那么大,有山区有平原有滩区。贫富不一,如同所有的地方一样,有穷有富。出来打工的,当然是相对落后的地区。而富裕的地区哪里有人出来打工,是别人到他们那里打工。这个女人一定不知道,她如果知道就不会这样说了。
另外我还认定这女人肯定没有吃过河南菜,她只知道河南人吃的馒头与面条。她如果吃过可以半月不重样的小吃,我估计她得收回自己的话。
从她的谈吐举止,我判断她不是有涵养有教养,也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因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是很不好意思的事。和他对话的男人都讪讪的敷衍着,她自己却依旧口若悬河,没有羞愧的感觉。
从她说出对河南人的判词,直接暴露了她的浅薄,片面,与武断。因为她粗暴的把她所见到的极其少数个别的河南人,自以为是的冠在河南人的名上。
还直接显示她的爱心匮乏。出门在外,打工的艰辛作为同样是打工者的人,心有感触。作为女性,食量小,还好。特别是在工地上出力流汗的打工者,吃饭真的是要货比三家,哪里实惠去哪里吃了。这是无可厚非的。便宜谁不爱占,许多不差钱的人照样抢打折产品,就是例证。
所以,没有和黑衣女人说一句话,在心里,已经给她打了差评,看到了她的无知与浅薄。
如果这一次对她的判断,别人认为是因为她说了自己不爱听的,所以对她有偏见的话,那么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张嘴,就暴露了原型。
几年前,一起上班的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聊家庭琐事。一个和我们关系不错的同事,说起了她的烦恼。
她妯娌三个,有一个小姑子。各自分家另过。两个嫂子出门打工,孩子放婆婆那里,只有自己没有出门打工,自己带孩子。想想生气,一样的儿子,为什么给他们带孩子不给自己带?所以也决定出来打工,把孩子放在婆婆那里。
有件事,让她特别生气。小姑来看望婆婆,提了水果礼品。她的儿子在眼前,婆婆拿了给自己儿子吃。后来两个哥哥家的孩子来了,婆婆拿出来给孩子们分。自己儿子还要吃,婆婆不给了,说你已经吃过了。让儿子哭了。
她气愤的说婆婆,心稍偏一点会死吗?
她自说她的,大家都不作声,只是敷衍的嗯嗯,啊啊。心里明白她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农村,特别是老年人,都是经历过灾荒饥饿的。娶了三个媳妇,想想老人还有多少财富?
两个老人,要带四五个孩子,容易吗?已经养了儿子,还要养孙子。如果不愿意,儿媳就可以放言不养他们。那么多孙子,都是小孩子,难免有个好强不省事的。一碗水必须端平,才能和平相处。可是真正的端平,在她那里也成了罪过。
想想老人家,也就是女儿来看望,带点东西。自己舍不得都分给孙子,到自己不知有没有,反而得罪了媳妇。看看难不难?
同事也是没有把我们当外人,可是她的话说出。大家心里对她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看法。自私,狭隘,不通情理。以后,大家可能会有进一步的亲密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话,是由说话的人,说出的。但是判断却在别人的心里。话多有失,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就像今天对一个陌生人的判断。
不是有句话嘛?人类,用两年学会说话,用一辈子学会闭嘴。
所以,我们都要学着闭嘴,小心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