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应对考试
第十一章讲家长如何帮助学习障碍、多动症和自闭症等问题的孩子建立掌控感,就不读了。
第十二章讲如何帮助孩子准备美国大学入学的SAT和ACT考试,作者建议让孩子一起读。作者的出发点是帮助孩子学会在这种特殊的时刻克服紧张,而不仅仅是如何取得好成绩。作者讲问题的方法很值得学习:首先列出导致紧张的四个原因——新奇、意外、伤自尊、缺乏控制感,再针对每个原因提出建议。这就是学术文章里常提到的“分析框架”或“模型”。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个框架,让我们自己去找克服紧张的办法,难免天上一脚地上一脚。另外,以后遇到需要缓解紧张情绪的场合,也可以从这四点逐一找应对办法。
前12章目录,更新了epub电子书的搜索方法。
主要内容
- 标准化考试的缺陷
- 标准化考试最初被设计出来是为了识别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考试成绩很难测准孩子的智力高低。
- 导致紧张的四个原因(N.U.T.S)及其应对
- 新奇(Novelty)
- 解决办法:提前熟悉考试环境,避免在考场上遇到新东西。
- 意外(Unpredictability)
- 解决办法:多做模拟考试;专注于过程;B计划思维
- 伤自尊(Threat to the ego)
- 解决办法:放宽视野、考虑人生更重要的意义;采用战斗模式
- 缺乏控制感(Sence of control (or lack thereof))
- 解决办法:孩子需要学会跟家长交流的方式;家长学会多让孩子做主
- 新奇(Novelty)
细节
标准化考试及其缺陷
- 标准化考试最初发明出来是为了识别哪些孩子需要帮助
- SAT和ACT考试(美国大学入学的标准化考试)通常可以识别出阅读障碍的孩子
- 学生在课程中表现优秀,但标准化成绩一般,很可能有阅读障碍
- 课程表现和考试成绩相差较大,可能说明孩子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其他学习障碍。
- 标准化考试无法识别孩子下述重要特征
- 思想多样化
- 创造力
-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法;对应的收敛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借助一系列逻辑方法找到问题的唯一解)
-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 标准化考试分数绝不代表孩子的智力
- 如果实在讨厌考试,fairtest 提供了不硬性要求SAT或者ACT成绩的大学名单,有近千所。
- 本章接下来的内容是教孩子和家长如何在考试这样一种特殊环境下进行压力管理。
N.U.T.S紧张模型
这个模型是神经学家Sonia Lupien提出来的,是四个造成人们紧张的因素的首字母缩写Novelty,Unpredictability,Threat to the ego, Sense of control。应试过程中如何管理压力,中国学生应该比较有经验了,但还是有我们想不到的东西。
-
新奇(Novelty)
- 作者举例道:专业跳伞者之所以要反复训练同样的内容,就是为了保证整个过程对于跳伞者来说都是熟悉的。
- 解决办法:考试之前需要尽量把新奇的东西解决,比如弄清楚考场在哪、如何去、坐在什么座位。
- 标准化考试都有大纲限制,因此学生应该关注做题的过程,而不是题目本身。多做点模拟考试,以保证思维集中在过程上,新题看起来就不新了。(这个中国学生是行家)
- 泰格.伍兹为了缓解紧张,在外地比赛时要带着旧家具,把临时居所布置成家的样子,这样他可以专心于比赛细节。
-
意外(Unpredictability)
- 所有的新奇都是意外,但不是所有的意外都是新奇的。比如一个平时很温和的人,出于紧张不时会变得言辞刻薄,他第一次刻薄的言行是新奇的,后续几次虽然意外,但不再新奇。
- 标准化试题有时候会是全新的,但多数时候是意外,命题者仍遵循固有的逻辑。
- 第一个解决办法仍然是做模拟,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到过程上,而不是硬记结果。
- 第二个解决办法是多练习B计划思维。关于B计划思维,可以回顾第十章,需要平时多加以练习。
- 当人们处于压力环境下,很可能会陷入“思维局限 ”(perceptual narrowing,或可译成思维惯性),即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只在学过的内容当中去找答案。
- 此时要去问自己“我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我应该怎么做”。
- 当问自己“我应该做什么”的时候,你的思路会被打开,比如考场上解数学题时大可以乱猜、插入数值观察解的变化等等。如果一道微积分用数手指解起来更简单,就没必要一定去套公式。
-
伤自尊(Threat to the ego)
- 当孩子遇到不会的题,或者考试成绩不好时,通常会怀疑自己,说自己“笨”。自尊一旦受到伤害,在考场上会更加紧张。
- 需要让孩子认识到,考试成绩不是他们聪明与否的“标签”。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仍然在吹嘘他的高考成绩,反倒说明这个人有很严重的问题。
- 一种常见伤自尊的方式是成见威胁(stereotype threat,stereotype在社会科学里通常译成“刻板印象”,是指用固定的模式去套每一个人,把人归类而忽视个体特征,形式逻辑中的“以全概偏”谬误)。
- 成见威胁是指,人们会害怕由于自己的某个错误,被别人归类到一个具有可识别特征的(负面)群体当中。比如,“犹太人都小气”就把小气套到所有犹太人身上,“黑人都学习不好”就让后孩子担心由于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被划入学习成绩差的黑人。地域黑也是常见的例子了。
- 担心成见威胁,会让孩子产生紧张情绪。
- 第一个解决办法是打开眼界,问自己“我的核心价值观、我真正在乎什么、除了考试之外我还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可以避免由于成绩差而伤及自尊。
- 第二个解决办法是开启战斗模式。
- 一个大学网球运动员在上场之前会听具有攻击性的说唱乐。
- 美国士兵在排雷训练时,发现把自己想象成“狩猎者”而非“猎物”的士兵,会更好的克服紧张情绪,而取得好成绩。
- 考试时都会紧张,教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征服者,而非幸存者。如何想象自己,是学生可以选择的事情。你大可以说“我要给那些人点颜色看看”,而不说“我的全部未来全靠这次考试了”。
-
缺乏控制感(A question of control)
- 遇到不会的题目到导致孩子掌控感消失,产生紧张而难以思考。解决办法仍然是把注意力放到过程上面,而不是结果。
-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马拉松跑者,在正式比赛前,跑者通常会减少训练量。做一些超越考试的自省,回忆自己已经掌握的东西,进行“头脑对比(mental contrasting, 见第十章”,想象如果事情超出掌控自己该怎么做。多听听音乐,看看喜剧电影。
-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家长的过度干预可能导致孩子失去掌控感。接下来分别讲孩子和家长应该怎么做,建议孩子读以下这部分(我觉得这本书很多部分都应该跟孩子一起读)。
- 对于孩子
- 记住家长是爱你们的,家长的批评不是为了让你难过。这么想并不一定能让你在挨批评的时候会好受,但能让你知道家长为什么批评你。
- 倾听家长。
学会倾听是成熟的标志。想象一下,如果你表现出抵触情绪,家长是否会停止说教而离开吗?相反,他们更可能会把刚才说的东西不停重复,直到说到你烦。
这种时候,说一句“妈,谢谢你告诉我”或者“这是个好建议”,父母会感觉自己所说的被听进去了,反倒会停止说教,尽管你脑子里可能想的是“这个主意真烂”或者“我可不信你说的”。 - 学会有尊重的交流和提出自己的要求。
试着用这样的方式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想让我考出好成绩。但考试说到底还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很感激你告诉我的东西,但我希望你们能让我按照我感觉舒服的方式去做。”
有时候写封信也是很好的办法。
学会这种交流方式,不仅会让你更好的准备考试,也会在接下来的几年跟父母保持好的关系。
- 对于孩子
- 对于家长
- 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要参加一个(模拟)考试。(只在美国教育体系下有效)
- 家长干预过多,很可能引起逆反。存在孩子故意搞砸考试报复家长的案例。
- 让孩子知道你关心他(她)们本身多过关心他(她)们的成绩。
立刻就做
- 如果孩子考试时紧张,模拟考试时跟他们在一起(制造“非焦虑存在”,见第四章)。但注意要找本书看,不要划拉手机。
- 在考前的一周,安排时间进行B计划思维训练。告诉孩子“能跟你谈谈如何避免紧张吗?(这本书反复说要充满尊重的跟孩子对话,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避免命令式,而是征求意见式,亲测有效)首先你要知道,如果考试当中遇到意外的情况,并不意味着灾难,世界不是这样的。想一下,你的目标ACT考30-32分,最终是28分,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想考的大学没有录取你,你该怎么办?我们来做个B计划训练,让你的大脑知道,即便你没有取得想要的结果,也不意味着世界末日。”
- 让孩子考试之前写写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最看重的价值。不要去看孩子写了什么,告诉孩子,“这是给你自己的”。
- 考前带孩子去考场看看。如果孩子能看到考场,会减少考试时的紧张。
- 去fairtest 网站看一下850个不硬性要求考试成绩的学校,让自己和孩子了解B计划。
- 让孩子多参加几次SAT和ACT考试(美国可以参加多次),熟悉考试会让孩子成绩更好。
- 适度紧张会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了获取最佳程度的紧张,保证孩子平时有充足的睡眠,在学校活动不多时跟孩子谈谈考试的事情。
启发和感想
- 泰格.伍兹带着旧家具旅行的做法是承认问题无法克服的前提下去找解决办法,这给“战胜自我”的打鸡血方法提供了对照。尤其是新奇所造成紧张是神经上的,怎么战胜呢?回忆第一章,孩子的很多行为是“化学的”,而不是性格造成的。
- perceptual narrowing译成思维局限或者思维惯性都不太好,把处于这种状态的人说得有点无辜,实际上缩窄或者放弃自己的洞察有主动的成分在里头。长期缩窄洞察并自我强化,逐渐就失去自我校正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