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里的故事很精彩,童话外也不错”
不久前和高中室友通电话,谈到那些过去,她告诉我,她记忆里的我,是一个超级超级理性的人,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在不必要的人和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当我问她,那现在的我呢?
她说:“小女生的心思一览无遗,超级恋爱脑。”
听到这句话的第一瞬间,不知是难过还是什么,只是愣在原地,失了神。
我好像,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到高中时候的状态了。
那时候的我,是什么模样?
或许是拼了命想要往前跑,不怕受伤,也不畏惧未知的一切。
那时的勇敢,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底气。
十六七岁的少年,总是眼里有光。
每天在有规律的背书、上课、刷题、吃饭中,身体自动生成生物钟,不需要写备忘录,脑海里的时间表就会时不时跳出来提醒我。
不能停,快点,再快点。
谁不想拥有一个布满阳光的未来呢?只要有机会,就绝不放弃。
那时候的我,也有一个很喜欢的人。
想为了他,变得更好。
于是
八百米都无法坚持跑完的我
成了体测长跑时女生组的第三名
『 他篮球打的那样好,我可不能输 』
整天抱怨没有物理基因的我
在那次考试中
成为了班级的佼佼者
『 他看起来物理学的很好的样子
我可不能输 』
时不时走神发呆的我
上课注意力开始高度集中
『 十一点半下晚自习后
也要留在教室学习很久再回寝
他真的很努力呢,我可不能输 』
那时的喜欢
是时不时去高三楼晃悠的小心机
是想要他知道,又怕他知道的忧虑
是掐准他吃饭的点
然后准时赴约的小欢喜
那时的喜欢
会担心他不好好吃饭
大冷天穿的太薄
打球受伤后还逞能
那时的喜欢
是只要他好
直到现在,我仍然很感激那个他,让我整个高中时代,都充斥着快乐,是充满踏实感的快乐。
也是他, 让当时的我意识到,原来人的潜能,真的可以无限大。
高三那年,我十八岁。
那是在一个小小的出租屋,和三五好友一起,唱生日歌,许愿,切生日蛋糕。
我们围在一起,说话,大笑,奶油的甜溢满了整间屋子。
那个冬天,是暖暖的。
张嘉佳说:“16到24岁,往往是一个人最孤独的时光。因为这个时候你第一次背井离乡,而这个世界还没有接纳你。”
我想试着,自己去看看世界,或许会不一样。
其实,已经不一样了,不是吗?
最后
最近在听姗姗,姗姗的自言自语,自我治愈,像极了每个成年人。
突然想到远去的十八岁,想到了童话。
我们一直在追逐十八岁,还未到达的期待,经历之后的不舍。
18岁,到底意味着什么?
或许,是童话里和童话外。读懂了童话,就理解了人的本质。
奇葩说
将童话理解为——最初的人。
如果你经历现实的种种磨砺,再看回童话,还会相信它是真的,你还是那个最初的你,你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
晨星说
童话,实际上是以图景的方式,去理解人的成长之道。
它不只存在于儿童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孩子,用手触摸过美好,用心感受过温柔。
其实,并不是孩子时期没有烦恼,而是那些本该我们承受的苦痛,暂时被爱我们的人,过滤掉了而已。
阮阮说
内在的孩子不会消失,也不会长大,她一直在等待着你的守护。
那个你是谁?
就是那个已经长大的,并决心以成人之姿活着的你。
但如果连你也迷失了,迷失在孩子悲伤的故事里,那么谁去保护她呢?
谁去陪伴那个脆弱的孩子?
我们一直在寻找有人可以陪伴、疗愈这个孩子,向父母,向关系中寻求……然后不断的失望。
然而,真正该做这件事的,也是唯一能做到的人,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