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初一年级数学组进行听评课研讨活动,讲课老师毕业于西南大学,部级公费师范生,到这学期结束,已拥有六年教龄,六年能成就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走进了初一教室。
课堂描述:这是一节设计清晰的课堂,运用归类的思想,探讨两类全等三角形——公共边与公共角,在每一类中由基本图形——拓展——变式。层层推进,最后设计有当堂练习。学生手里有学习单,课堂以多媒体呈现题干与步骤,以学生讲解为主。
这样的课堂设计路径清晰,所选习题有代表性、有梯度,以学习单支持先学后教,以学生讲解为方式参与活动,体现了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与课改的理念。
课堂研讨是为了推动教师的成长,学科的发展,所以问题不需回避,值得思考的地方在于:
学习目标不够清晰,对于全等三角形,课标是这样要求的,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掌握三个基本事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角边角,边边边;证明一个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是一节复习专题课,应该是上述目标的落实。
学生思维不够聚焦,大多习题的讲解,由学生一人讲,大家听,学生思维不聚焦。多媒体直接呈现过程,学生看过程而不是写过程,或者是纠正过程。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坐得很端正,似乎听得很认真,但是思维流量很少,学习任务未能当堂完成。
课堂推进节奏缓慢,六个习题只推进到第五个,当堂练习未涉及。教师在讲台“一站到底”,对学情缺乏了解,不仅要在上课前对学习单的情况做了解,上课期间应进入学生中间巡查掌握的情况。课堂没有板书,其实学生手里有学习单,看图说话不如指图说话,说的过程就是思路明晰的过程。说完之后可由学生完善自己的步骤,再由多媒体呈现步骤,学生对照纠正。这样学生的参与性就大大提高,课堂的节奏也因此而加快推进。
这节课怎么上?
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开展基于学情与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要对学生有清晰的能力训练目标——树立空间观念,训练推理能力等,要设计学生全员参与的教学活动,比如:学生可以组内互相讲解,步骤的规范性互相检查。
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就是从行中得来;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说知是推想出来知识。这一节课只注重闻知,忽略说知,更不必说亲知了,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落实学生知识来源,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索学习,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开发,很显然,“亲知”是知识获取的最佳途径,学生高度参与,深度思维,经历学习的过程,获得学习的成果,这样的课堂才会是有价值的课堂,因为“行是知之始”。
所以,请把课堂搭建成学生活动的平台,他们可以独立自主地思考,他们可以流畅地交流表达,他们可以规范地书写步骤,他们可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不信,请看这个求知若渴,聚精会神听讲的小姑娘,你的内心一定会有这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