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背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米尔扎《喀布尔》
全世界都知道叙利亚难民,可是直到那个可怜的三岁的叙利亚小男孩照片在网络上疯传,大家才意识到所有的苦难不只是一串数字。
在读《灿烂千阳》之前,我知道动荡的阿富汗,也知道残忍的塔利班,只是,这所有的知道都只是课本上冰冷的介绍,是电视里机械的声音。
《灿烂千阳》是一部阿富汗三十年历史的揪心记录,一直记录到2003年,那一年,我也已经是一个背着小书包去上学的小学生了。有时候,会令人难以置信,在同一片天空下,有人付出所有的代价只为了得到一点点平凡的幸福。
灿烂千阳里有许多的女性,私生女玛丽雅姆以及她的母亲娜娜,少女莱拉以及她的母亲法丽芭,她们的不幸既是她们自己的不幸,也是那个社会的不幸。
玛丽雅姆是私生女,用当地的话说,就是哈拉米。她的母亲娜娜是她父亲的一个佣人,她的童年是在一个破败的茅草屋里度过的。然而那时的她物质虽然贫困,精神却是快乐的。因为她有希望,她爱她的父亲。每周四是她最期待的日子,因为她的父亲扎里勒总是在那天来看望她。
豆瓣上有人问,扎里勒到底爱不爱玛丽雅姆?爱不爱呢?应该是爱的吧。不然他都不必出现在玛丽雅姆的世界里,他有钱,只要他给钱,多的是人愿意帮他照顾她,但他还是耐心地和年幼的她聊天,给她带上一些小礼物。临终时的他不远万里去玛丽雅姆的城市找她,只为再见一面。
可是这种爱是有条件的,需要玛丽雅姆这个哈拉米安安静静地在一个角落里待着,不打扰他的生活,他才愿意爱她。世人的指点、他的名誉,都比她重要,所以他舍不得她,却还是将她推向了拉希德这个人间地狱。
最可悲的是,到最后,玛丽雅姆觉得自己应该原谅扎里勒,只不过是因为,跟拉希德对她们造成的伤害相比,好像被亲生父亲蒙在鼓里、被他抛弃这种事情只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事罢了。
其实,拉希德在一开始对玛丽雅姆并不是如此,在最初的最初,他也曾对她好,带她逛街,给她买冰激淋,还送了她礼物。让玛丽雅姆刚刚被抛弃的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只是,后来,玛丽雅姆没有能给他生一个儿子,于是,在他眼里,她变成了一块嚼不烂的石头。
然后,我忍不住会想,如果,我是说如果,玛丽雅姆没有流产,而是给他生了一个心心念念的儿子呢?是不是最后的结果不是这样?拉希德会对她好一点吗?
可是,越看到后来,越明白,原因从来不在于玛丽雅姆,拉希德的性格如此,残暴,粗鲁。莱拉最后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可是,也没有逃过他的毒打。
莱拉比玛丽雅姆幸福,因为她的父亲,她的青梅竹马塔里克都深深地爱着她。她是在有知识、有文化的家庭中,被关爱着长大的。
只是,拥有时越珍惜,失去后越是难以接受。最初的这种幸福,在后来的毒打、伤害的衬托之下,显得格外地残忍。中国有句古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开始的幸福,总让人忍不住幻想美好的未来,而当希望破灭,就是绝望。
莱拉一家已经决定要逃离这个满目疮痍、战争不断的国家,莱拉满怀希望地整理着自己的衣物、书籍,她兴奋地想着,她还来得及追上塔里克,追上这个她爱的人,只要相爱的人在一起,又有什么困难无法度过呢?
炸弹就在那一刻降临,在满怀希望的那一刻,也许炸弹再迟一会,一天,半天,甚至几个小时,莱拉一家就可以躲过这一场灾难了。他们会带着不舍离开自己的家乡,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也许生活还是很艰辛,可是,并不绝望。
但战争无情,炸弹总要爆炸,不是在这里,就是在别的地方。莱拉最好的朋友吉提,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被炸成了碎片。这是一个刚刚找到生命中的爱情的怀春少女,战争也并没有放过她。
人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一颗子弹,一场车祸,一次疾病,就能夺走我们的生命。
可是,人的生命又是无比顽强的,心中有信念,就能够走到最后。莱拉曾感慨,在她失去一切之前,她无法相信一个人的身体竟然能够承受如此恶毒的、经常的殴打,而且还能保持运转。可是,她做到了,玛丽雅姆也做到了,这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的女人,每天遭受着非人的生活,内心却比钢铁还要坚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为爱而炼成的。
动荡的世界对她们真的太不公平,玛丽雅姆身为哈拉米,从来不是自己的错,却为此付出了一生的惨重代价。最后当她临死,她却仍然留恋这个世界。她爱过,也被爱,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被人重视,这一生,她很满足。每每看到行刑这一章,我总是热泪盈眶,这是一个被这个世界狠狠伤害、却依然保持着善良和仁慈的女人,她的一生为了别人而忍耐,也为了别人而不再忍耐,可是,她从来没有抱怨,她走得很安宁。
战争的伤害无论强调多少次都不为过,阿富汗时至今日,仍是世界上最为落后的国家之一,它的人口不过3000多万,但曾经的难民数量却要超过600万,而这其中还不包括,像玛丽雅姆和莱拉这样被这个动荡的社会和残暴的丈夫同时伤害的人。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玛丽雅姆和莱拉,但存在着无数个和玛丽雅姆和莱拉一样的女性。愿伤害再少一点,和平再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