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写给青年小说家的信》这本书之前,我也不知道略萨是谁,随意翻起书页,从第一页开始,我立刻沉入整个文本的阅读中。
为什么开始?
因为我就是他笔下那个耽于幻想又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的经历和时间投入到创作虚构这样虚无缥缈、不切实际事情中去的那个人。这种行为何尝不是一种唐吉坷德式的反抗,无数次的挺起长矛冲向风车,用短暂的在虚幻世界中的停留来安慰具象的,却也令人无可奈何的现实。
略萨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936年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和马尔克斯同时代的作家,致力于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类文学体裁的写作,获得过各大文学奖项,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更是他职业生涯的顶端。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用体内进入一条涤虫来表示。绦虫一旦钻进他身体的某个器官,安家落户:吸收他的营养,同他一道成长,用他的血肉壮大自己,很难、很难把这条绦虫驱逐出境,因为它已经牢牢地建立了殖民地。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这个生物,身体只不过是它的糊、甜蜜和忘却的梦想,不过是他的奴隶。而你不得不准备把时间、精力、勤奋全部投入进去。
而文学就是他体内的涤虫,是一个人最初的关于写作的抱负,非如此不可。
如何开始?
略萨向我们展示了一部作品三位一体的构造,分别是空间视角,时间视角和现实层面视角,这三个视角是独立自主的,互相区别的,由于三者之间的和谐与配合会产生内部连贯性、即作品的说服力。
时间视角
一、叙述者时间与叙述时间可以吻合,成为一个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用语法上的现在时讲述故事
二、叙述者可以用过去时讲述现在或者将来发生的事情;
三、最后,叙述者可以站在现在或者将来讲述刚刚发生(间接或者直接)的事情。
空间视角
叙述者是用话语制作出来的实体,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先于小说存在,并在小说完成之后继续存在。但就一般情况而言,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三种选择:
一个由书中人物来充当的叙述者,叙述者空间和叙述空间混淆在一个视角里;
比如:《我是猫》《蒂凡尼的早餐》《茶花女》
一个置身于故事之外、无所不知的叙述者,比如:《变形记》
一个不清楚是从故事天地内部还是外部讲述故事的叙述者。含糊不清的叙述者,他从叙事空间之外神气地命令小说事件的发生;或者他是人物兼叙述者的声音,卷入情节中,由于胆怯、狡诈、精神分裂或者纯粹随心所欲,在对读者说话的同时,大发神经,自言自语。比如《在我弥留之际》
前两种是具有古老传统的叙述者,第三种相反,根底极浅,是现代小说的一种产物。
现实层面视角
是叙述层面和叙述内容之间的矛盾。
就是"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这两个层面。我敢肯定,根据我们对世界的体验而可以辨别和证实的人、物和事件称做"现实的"或者"现实主义的",反之,把不可辨别和证实的一切称做"想象"的。这样,"想象"的概念就包含大量不同的级别:魔幻的、神奇的、传说的‘神话的,等等。
看完以上的内容,我想起作家王安忆说自己的创作,往往是源于一句话,一句印象深刻的话语,或者是天成偶得的句子,然后将它记录下来,这时候就算是还没有成型的素材和铺设的情节也没关系,将他们放进脑子里,然后等待它慢慢孕育出新的果实。
在技巧之下,就是我们自我学习,从跌跌撞撞中一再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