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本身是不存在的。
《神的诊疗簿》中的栗原一止,不善言辞,在一个365天24小时不停歇的县城小医院中就职。Event体质如他,凡是到他值夜班,急救事件就会翻倍,每个病人都是紧急的,而他只能一件一件的解决,虽然疲惫但也不会偷懒。
医生这个职业总是带着吃力不讨好的标签,每天都夹在患者,家属,医院利益中间打转。正是因为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道路,对道路的选择,也成了很多电影电视剧探讨的内容。
“徒重理智,易生冲突。感情用事反害己身。坚持己见自缚手脚,总之人世难居。”
平日喜欢念叨着夏目漱石的诗句,面对医院中护士的关心总是认真的说“我已经有妻子了”(谁管你啊)主治内科的栗原一止,每天遇见最多的就是屡教不改的酒瘾者,也会接收病入膏肓的晚期患者。每天认认真真的记录着病患的情况以及诊断的应对措施,中间被护士病人家属误解也不会为自己辩护。
面对一拨又一拨的病人,在这365天24小时不停歇的医院中,迟钝的栗原也会经常思考,作为医生的意义是什么?自己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医生呢?虽然偶尔会在休息写病历的时候认真思考,却又被下一件事情打断最后不了了之。
去信浓医大参观交流的机会让栗原接触到了更先进的设备,很多重病虽然在小县城的医院无计可施,却可以在正规大医院中得到治愈。参加研讨会讨论重病的解决方案,栗原此时是兴奋的。如果不是因为之后安昙太太的事件,大概栗原会选择去信浓医大吧,去更先进的医院,令更多的薪水,这样的选择看起来天经地义。
然而,被他推荐到信浓医大就诊的安昙太太回来了,因为已经是癌症末期无法治愈,安昙太太被医院拒绝接收。
是保留资源给被治愈几率更大的患者 还是 无论如何温柔竭尽全力的对待所有来寻求帮助的患者给与他们最后的安慰?
本来就是无法有明确的谁对谁错的事情啊。然而作为医生的自己要选择什么呢?而这份选择最终又回到了自己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医生上去了。
不仅仅是医生,身为上班族,每天不算加班早九晚六,一周5天的工作,每一天每一天都如同打仗,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做的是对是错。然而在工作中又存在着无数的选择题,每一次的选择都决定这之后不同的道路。我们到底是怎样做出这些选择的呢?最初的所谓的“理想”真的有决定着我们的选择吗?还是一不小心就选偏了,反而走了其他的路。
而到时候是否就会猥琐的安慰自己“毕竟现实社会啊,不是像《海贼王》那样,一根筋的喊着‘我要做海贼王的男人’然后杀敌打怪收团员就可以一路高歌的”
你瞧,理想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啊。
回到电影最后,栗原医生选择了陪伴安昙太太走完最后的人生,并且因为安昙太太的信明白了自己作为医生的意义,选择了继续在县城的小医院工作,陪伴自己负责的病人。
到了第二部更是坚持着自己陪伴病人到最后的信念,甚至联合医院的人做了别人看起来“任性”的事情。
生活多残酷多无趣,如果不增加上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到底要怎么支撑呢?
日剧里总是会描写这样的人,并不是最出色的也不是最开朗最聪明的,却有着常人没有的钝感力。因为这种钝感力,反而容易坚持着自己最初的理想一直向前走。
现实中的我们,好像就是少了这些顿感力的东西。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当初的理由,或是为了一些虚幻的东西反而抛弃掉了珍贵的。买椟还珠至少还有一个漂亮的盒子,丢弃自己的信念最后可能什么也剩不下。
半路抛弃的理想还能叫“我的理想”吗?
理想是不存在的。
当然也不是。
理想啊,是要和坚持在一起才会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