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既受过胯下之辱,也曾指点江山,兵将仰慕,既讨饭度日,也曾封王拜将,富贵荣华。他不仅帮助刘邦夺得了汉室天下,更是在中国历史上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才能决定了他日后的功绩,他的性格则决定了他以后的命运。而在他的性格里存在着诸多矛盾,正是这些相互抵触的矛盾,让韩信这个人愈发地耐人寻味。
知恩图报VS锱铢必较
韩信年轻时,生活窘迫,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他非凡夫俗子,韩信多次前往亭长家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开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大娘漂洗丝绵,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报答您老人家。
后来,刘邦封韩信为楚王,他回到楚地,找到曾经的漂母,赠以千金。又找到南昌亭长,赠以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有始无终?那若是有始有终,他是不是要在亭长家里吃一辈子闲饭?亲生父母尚且做不到供养他一辈子,何况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当时的韩信,一无所有,也没有正经差事,凭借什么能让人觉得他日后必定能飞黄腾达?漂母赠其几十天的饭食他尚且能报答千金,亭长让他白吃了数月,还要拿百钱来寒碜人,还不忘加一句辱骂。
若是韩信不再与他见面则已,见面了还要凭自己楚王的身份来压人,压一个曾经帮他救他的人。那姿态好像是在泄愤,让你当初瞧不起我,不给我饭吃,如今我已功成名就,被封为楚王,后悔吗?与其说是报答,不如说是报仇。
丰功伟绩VS居功自傲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得不到项羽的重用,他便投奔刘邦,哪只仍然得不到赏识,让他做管理仓库的小官。
他再次离开,被萧何月下追回,萧何肯定他的才干,劝谏刘邦。于是,刘邦选了吉日,事先斋戒,设高坛,拜韩信为大将。韩信初露锋芒,帮刘邦制定了东征天下的策略。他认为项羽不能放手任用贤将,匹夫之勇。同情士兵,等到部下有功却不会加官晋爵,妇人之仁。项羽坑杀千万,已失民心。劝谏刘邦,反其道行之任用武勇之人,人心归附,向东起兵便可收服三秦属地。
韩信进言刘邦,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后擒获李左车,韩信亲自上前松绑,向其请教。后听从李左车的建议,兵不血刃,不费兵卒便使燕国降服。
韩信协助刘邦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功不可没。
韩信战功赫赫,何愁不能封王拜将,他却在齐国平定之后,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南边与楚相邻,希望做代理齐王,安定局势。
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在困在荥阳,刘邦听说后大怒,认为韩信不想着解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陈平张良案中踩刘邦的脚,碍于使者,刘邦只好同意,然后征调他的部队抗楚。
韩信应该知道,君君臣臣,如履薄冰,不想着功成身退,反而趁火打劫,以他的谋略功绩刘邦自然不会亏待于他,可是他却贪心不足,已然被列入了刘邦的黑名单之中,这也决定了他日后的宿命和下场。
忠臣VS叛徒
韩信感遇刘邦的信任和支持,东征西讨,为刘邦的天下立下汗马功劳。项羽曾派武涉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齐王,韩信谢绝说,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至死不叛汉。
武涉游说失败后,蒯通也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所以很危险。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所以没有听从。
韩信面临的诱惑和威吓并不小,但他不愿也不认背叛。若是刘邦听到韩信所说的话,必是感动涕零。可是韩信的忠心却是有始无终。
陈豨任命为钜鹿郡守,向韩信辞行。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在庭中漫步,叹息道,你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陈豨说,一切任凭将军吩咐!
韩信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我在京城为您做内应,天下就可取得了。
后来陈豨果然叛变,刘邦亲自率兵前往,韩信称病没有随从,派人去见陈豨说他在京城协助。他与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府的罪犯奴役,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不料走漏风声遭人泄密,向吕后告发。
吕后假说刘邦凯旋,陈豨已死,列侯群臣祝贺。萧何担心韩信生疑亲自邀请他,待韩信进宫,萧何命武士捆杀于长乐宫的钟室。。狡兔死, 良狗烹;飞鸟尽 ,良弓藏。他不懂得功成身退以保全性命,太过天真,以为自己劳苦功高,刘邦不忍杀他。韩信被吕后诱杀之后,刘邦既高兴又悲伤,但他却对吕后没有任何措施,也就是默许。也许,在刘邦心中,韩信之死也就是早晚的问题。
韩信本是一代忠将,奈何他不懂得君臣之术,不懂明哲保身,就这样死于妇孺的阴谋算计,还被戴上叛乱的枷锁,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