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富汗我们能想起来的词汇就是死亡,贫穷,战争,塔利班恐怖分子。
新闻中时常报道的也是阿富汗战事。
可想而知生活在阿富汗的女性生活能好到哪里去?在阿富汗,妇女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她们不能出外工作;她们全身罩在黑色的长袍中,不准露出身体的任何部分。
这本书中提到阿富汗女性到了12岁,亲戚和邻居就会在背后议论为什么她还没有嫁人。如果没有人向她提亲,嘴碎的邻居就会说她是坏女孩。
作者库菲便是出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文章开篇便写到“从出生的那天起,我注定是个“该死的人”。因为在阿富汗的历史文化中,女孩被视为一无是处,只有男孩才能让母亲有身份,让他们的丈夫欢喜。
作者的父亲是位议员,他有7个妻子23个孩子。即使如此,作者的童年还是很美好,她的母亲十分能干又会为人处事,也非常疼爱这个小女儿。
在她4岁的时候父亲被杀害,全家分崩离析各自逃命。此后,母亲成了她的主心骨,全力支持她。当她看着别人上学时,她也向母亲提出自己也想上学的想法。身为文盲的母亲,答应了,并为她挡了身后所有阻挡她上学的声音。即使在炮火纷飞性命攸关的时,她依然坚持上学,而母亲虽然嘴上抱怨,却仍然每晚等她为她放哨。
正是因为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才成就了后来的女政治家库菲。
作者库菲最终才能成为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性国会议员。
这本书既是库菲个人的成长史,也是写给自己女儿的17封告别信。因为她的工作非常高危,随时有被暗杀的可能,每一封信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封。
她把浓浓的母爱化为一个个字,希望两个女儿能从中汲取力量成长为忠于国家,成为一个能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有用的人。她教诲两个女儿“要以星星为目标,那样的话即使掉下来,你还能落在树梢上”。
其实不管库菲是不是官二代,以她的决心和干大事的毅力迟早都会成就一番事业。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理论,不妨分享给各位,就是说虽然说每个人的命运上帝都给安排好了,但是上帝还是给你了一部分能力让你能跳出这个框框,毕竟每个人按他安排的命运生活,这样看来实在太无趣了。
如果你能跳出这个框框,展现你的潜力,这样游戏会更好玩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