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1778 字 | 建议阅读 分钟
今天写文章时,突然灵感就没有了,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只有赶紧把这个思考写下来。
有人问我,为什么非要每天写?
我反问,为什么非要每天都吃饭?
如果非要给一个答案,我认为是,我想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来帮助我思考。
古人说三省吾身,我扪心自问,觉得做不到,只有一省勉强还能做到,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每天做到一件事。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发现,知识开始慢慢串联起来了,而这是新年我收到的一个惊喜。
1.关联本身就是目标
关联,看上去可以在大脑里自动完成的事情,现在,我发现并不是真的这么容易就发生了。
但这个能力又非常重要,于是,我用了非常笨的办法来达到关联,每天都做一点点的方式。
这个关联,可以是新学习的一个技能与老技能的关联,也可以是全新的知识之间的关联,还可以是很多知识一起关联另外一群知识。
关联本身就是目标。
比如,我们阅读一本书,如果在读完后,不再去翻看,回忆,联系现实,很快就会忘记。
我们以为的大脑会帮助我们存储输入的知识,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错觉而已,脑科学研究已经发现,人的记忆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这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更进一步的是,长期记忆如果长期不调取,最后也会因为缺乏调取线索而最后被忘记。
所以,关联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主动的去关联知识,而不是被动的关联知识。
之所以说它是一项新技能,就在于,我们要利用各种方法和工具来帮助我们记忆和关联知识,如果只是靠大脑,最后的效果并不好。
去年,阿尔法狗打败人类围棋手的事实,已经指出,人类的记忆是有上限的,并不是无限的容量。
我们过去以为的只要看到过知识都是保存到大脑里的常识,可能是错的。
2.知识与知识
我们都过这样的经历,在学校里遇见考试时,临考前大量的记忆英语单词,当时觉得自己是记住了,可一到考试,基本上都记不住。
这是因为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
即便转化为长期记忆以后,如果不使用,也会忘记很多。
而当我们能够关联起来时,就会因为有上下文的信息,而很快的知道相关知识的内容。
这也是因为人脑是擅长提取而不擅长存储。
但我们有时会有一种疑惑,知道了关联后不知道怎么用。
比如,读很多书,一味的输入,没有输出,也没有使用场景,最后出现,似乎有点关联,但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关联。
极端一点的表现就是,冷知识,记各种各样没有变化的知识,比如,历史上哪年谁的名字叫什么?
这样的知识不是不能记忆,而是说即便记忆了,也很难发生关联,这样的知识本身就是信息孤岛。
这样的知识学得越多,只不过是知识简单的堆砌,其实机器可能做得更好。
我们不能变成一个机器人。
3.主动关联
而为了让我们在未来不变成一个机器人能替代的人,我们需要的策略就是——主动关联。
首先,要开放认知。
知识是一个个节点,需要更多的连接,才能真正的发挥知识的最大作用。
现在说得最多的人工智能,之所以还没有超越人,就是因为在关联上还达不到人的能力,可以说,关联是人天生的一个利器。
但是,这个利器需要经常使用才行,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就会变得迟钝。
而我们要做的是在认知上去重新认识,也就是,关联知识可以是一种学习提高的能力。
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不过,不断做和不做区别是非常大的。
其次,一定要搭建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是为了帮助我们将知识串联起来,发挥出来,而这个框架即便不完善,也可以通过想办法来改善,而没有这个框架,知识就是散乱的,被动的。
知识框架的作用就在于,即便是一个很简单的框架,也能将知识强制的进行一些关联操作,而慢慢地,就会发现知识的本质,这才是知识框架的作用。
而一旦搭建好了框架后,接下来要做的不是知识的单纯堆砌,而是转换。
转化知识,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什么创新?创造?如果没有知识的转化,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实际上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我们之所以要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现实问题。
而知识与知识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应该像茶叶那样和水融合。
只有融合的知识,才有可能说,帮助我们思考,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持续践行
关联这个动作至关重要,为什么会反复提这个概念?
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看上去不用做太多思考,机器和工具已经帮我们做了,但是实际上当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就会发现知识变成了没用的知识。
并不是什么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是即便看了很多书,没有把书里的知识发挥出来,才是最要命的。
而这个技能将会是这一年重要的新之一。
欢迎留言,期待你的行动故事。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