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高考后的儿子要去峨眉山旅游。因为我们娘俩都不喜欢随团走,所以只好自己上网查资料,做旅游计划。原本计划里并没有伏虎寺,却因为偶然间看到一段纪录片,才有了此次虎溪精舍之旅。
因为来伏虎寺之前有了徒步十个小时登峨眉山金顶看日出的佛缘,所以再见幽林古刹时已不再是单纯游人的心境,对离垢园之说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一早,趁着暑热未盛,沿着溪流穿行在竹林间。没有人流,只有对岸的朴实民居相伴,瞬间忘却尘世的喧嚣,对亲见伏虎寺更加期盼。
逐溪流而上,耳畔水音犹在,参天古木已在身侧。此布金林是清代僧人寂玩和尚依《大 布金林 乘经》一字一株植树成林,计10.9万余株,为峨眉山的四大禅林之一。拾级而上,有楠木古柏遮阴,不知不觉间古寺已在青苔石阶之上。
伏虎寺初建于晋朝,南宋定名伏虎寺,兴盛于清顺治年间。相传康熙曾来此,立于高台,见寺宇屋顶没有任何枯枝残叶积存,于是赠书“离垢园”。历经千百年的兴衰,伏虎寺仍旧清幽如初,不染半点尘世浮华,“离垢”二字真的恰如其分:不求香火,只为佛缘。自然天成之所,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让伏虎寺和山水共存,有缘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只有这离垢之地任日月交替,岿然不动!
注: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一、 伏虎寺境内,拥有三桥(虎浴、虎溪、虎啸)流水潺潺,二坊(伏虎寺、布金林)林木葱笼,背倚海拔630米的伏虎岭,斜面有飞凤山为绿色屏障,寺宅地基又处于狭窄的盘谷之中,四季气流动势涌劲,致使寺宇屋顶终年没有枯枝残叶尘积,康熙赠书"离垢园",为精辟立论。
二、古刹殿宇重叠,巧夺天工地构成一个个四合大院的特大天井,四周绿山秀水盘抱,四季气流反复回旋,形似"龙卷风"风卷残云,就是动物鸟虫也难有在屋顶立脚之地,何况林木枝叶也难留迹。
康熙玄烨得知这一神奇怪事,赠书千年古刹"离垢园"封号,是对峨眉山佛教圣地的敬仰之笔。
三、从地理学气象学分析,该寺地处山洼,座西南面向东北,而东北风势强劲远胜于西南风势。
寺院森林密布,山环水绕,建筑物造型特异环境构成了一幅幅"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画面。信佛的康熙帝赐书"离垢园",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