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些天里,一档电视节目的片段在微博疯传。是民谣歌手赵雷演唱的《成都》。
让我掉下眼泪地 不止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 不止你的温柔
余路还要走多久 你拽着我的手
让我感到为难的 是挣扎的自由
…
简单的节奏与旋律,带微微沙哑的节奏,朴质的黑T。这位86年出生的汉子用简单的两句歌词占据了广大媒体的热点。微博上的千万转发量,相关音乐播放软件也列为了头版宣传内容……
“民谣“作为一个小众的词,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2
如果说流行音乐代表的消费以及节奏,那么民谣更像深夜的一杯酒,像都市城市上班族白天忙碌奔波后,在夜幕独自返家时叼起的烟。
之前“民谣”始终是这样不温不火,甚至有点排斥热点的态度。民谣歌手,将一些落魄甚至期许记在曲调中,如果在白日里听,甚至会觉得有点尴尬,有些歌要藏起来,藏到深夜,藏到异乡流浪或者独自行走的夜晚,带上耳机才有味道。
这也是很多人质疑“民谣”,或者不会在公众场合表达对“民谣”喜爱的原因之一,因为民谣也许就是一段困顿无光的记忆,或者负面消极的情感,甚至有女生表态:“民谣听着感觉穷。”
3
赵雷的演出很完美,昏暗的灯光,低沉的嗓音。两句简单循环的歌,一程都没有与观众进行互动,甚至闭着眼。我看的时候,甚至觉得有点走神,是那种:“他在唱歌,是他自己的歌,是他一程的经历……”
“民谣”带给我们的惊喜不是灯光闪烁的布景,也不是婉转富有生机节奏,而是用那种絮絮叨叨地曲调与歌词,让我们有想象空间或者引起共鸣。也许是“心头的那只野马,也许是那同桌的女孩,也许是深夜的伤感,又或许是昨日的遗憾。”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将一些情感带入,顺应着完成了歌曲的二次创作。
所以民谣的布局只有一束光,民谣的谢幕只需黑暗。不需要谢幕也不需要遗憾,甚至省去互动,民谣的曲是深夜的那只烟,那杯独饮的酒。
如果我们喜欢经历,喜欢流浪,“民谣”能给我们安慰。
4
在民谣界火遍大街的歌里,2012年是《董小姐》,2013年是《南方姑娘》,2014年是《当你老了》,2015年的《南山南》再加上今年的《成都》。
基本上每年都能在传媒上引爆一个话题,现在的民谣更像是八九十年代校园民谣的延续,如同那时高晓松、老狼还有朴树清澈忧伤的歌给当年年轻人带来释放压抑情感的新方式。那个时候人们爱听《同桌的你》、《青春无悔》、《哪些花儿》,没有人觉得这是给少部分的听的“小众音乐”。
“民谣”所代表的是人们音乐体会与生活情感的变化,怀旧甚至有些莫名的情绪开始被人们所接受,你会发现除去音乐本身,背后带给人的故事也同样吸引人。单独的炫技或者用节奏包装的单曲仅仅只能流行一时,而“民谣”里载着人们的生活的期望却能长远地保持活力,吸引着人们驻足,倾听……
5
那民谣歌手目前的现状呢?
赵雷、宋东野、李志、好妹妹乐队、陈粒、陈鸿宇……
赵雷由高中开始的街头驻场,到师承赵照,到09年全国巡演,再到10年参与的湖南卫视“快男”选秀节目。从默默无闻再到一张价值1k的前席门票。
宋东野从09年的豆瓣音乐人,到12年签约“摩登天堂”,再到13年鲁迅文化奖,年度音乐奖……
还有摩登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商业活动的承包,证明这种悠闲缓慢的音乐被证实是有价值的。
人们现在消费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有时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故事,代表的符号与意义。
6
“民谣”的小众,是希望它能保持初心,保持起最初为了表达而歌的曲调。而“民谣”的商业化,也是为这些创作者基本的尊重,没有任何人能将一种表达形式私有。如1980年,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携手走出家门时遭遇到的,那断送才华遗憾的子弹。
同时对一种音乐形式的好奇与好感,无关其是大众还是小众,无论载体。欣赏音乐都是天然的享受。而微博热门的传播,也表面了大部分人或许也是民谣的潜在受众体——音乐本无界限。
7
希望你保持一颗少年心
希望你能在老的时候忆起今时的歌
带着微笑与喜悦
再次预见熟悉的人
回忆着熟悉的旋律
更多关注「微信公众号」:
知趣(smzhi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