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业陶
男儿脸带黄金印,一笑身轻白虎堂。
35岁的杨岷,他的人生履历说起来很简单,总是离不开“乒乓球”三个字:7岁那年,他开始学习打乒乓球。一开始只是被父母的爱好影响,潜移默化下,他在渝中区体校也学着打球,到了8岁半进入重庆市体校的时候,已经获得了重庆市儿童组乒乓球冠军,人送“小球王”的称号。
10-12 岁,他连续获得四川省儿童组比赛两届单打冠军、“新苗杯”单打冠军,在12 岁时如愿进入了专业队伍——重庆市体工队。
1994 年,入选国家青年苗子集训,但由于受伤没有被国家队留下来。当时,和他同期集训的还有马琳、刘国正、张怡宁等众多名将。
早在1996 年,重庆曾组织了一个访问欧洲的乒乓球代表团,在德国与当地俱乐部过招,杨岷在比赛中保持全胜。“他们觉得我还不错,就一直跟我联系,要我去打球。”1997年,当听说重庆市体工队要解散的消息后,杨岷顿时萌生了去欧洲打球的想法。“我想吃乒乓球这碗饭,我热爱乒乓球。”1998 年,他来到德国,在海尔布隆俱乐部正式踏上了欧洲职业联赛的道路。
2007 年年底,他转到卢森堡任职国家青年队教练,同时加入卢森堡迪德朗日俱乐部,获得了约50 万人民币的年薪。他连续四年带领俱乐部获得卢森堡当地联赛冠军,自己也连续四年获得卢森堡最佳球员,同时代表国家队取得了比利时国际公开赛前八强、卢森堡国际公开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时,他的世界排名上升到182 位。
2009 年至2014 年,杨岷作为教练带领卢森堡青少年队伍取得了欧洲前八的成绩,杨岷在德青少年俱乐部这也是该队伍历届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2015 年5 月,久在他乡的杨岷回国,回到重庆执教。
在欧洲的峥嵘岁月
由于中国乒乓球队的强大,“海外军团”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欧洲这几年的打球和执教生活,为杨岷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德国、
法国、葡萄牙是欧洲乒乓球发展较好的地方,我也喜欢那里的环境。”在那期间,他先后与乒乓球界德国名将施特尔格、葡萄牙名将阿波罗尼奥、法国名将希拉、比利时名将塞弗一一较量过,并战胜了这些名将。当时那种激动和兴奋是难以言喻的。以同世界名将塞弗比赛为例,杨岷说:“赛前我有点胆怯,因为塞弗一直是我的偶像。但是我想,竞技运动人人平等,要鼓起勇气去尝试。事实证明我打败了他。这场比赛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也告诉我,再强的对手都可以去挑战,只要战胜了自己,就有希望去战胜别人。”
欧洲名将们在生活中都是很随意的人,杨岷说,他们没有架子,心态也很平和,赛场上拼杀起来一丝不苟,他们对待乒乓球的态度值得每一个人尊重。在平日里,大家一起经常聊天、开玩笑、喝点小酒,都很随和。
为了适应欧洲的生活,杨岷在语言学习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他先后考过了德语六级、
卢森堡口语中级,在异国他乡,语言毫无障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生活也比较顺遂。
刚从运动员转向教练那一年,杨岷回忆说,难度其实是挺大的。因为卢森堡当地经济条件很好,那里的父母也多少有点娇生惯养自己的孩子,在长期的养尊处优下,青少年比较叛逆,常常不服从教练的管理。以杨岷执教的俱乐部老板的儿子为例,十四五岁,正值叛逆期,又是个特别娇生惯养的孩子。一开始,杨岷用中国传统的“苦练”这套方法来约束他,他完全不能理解和接受,吵了很多次架,也闹了很多矛盾。后来杨岷冷静下来,重新思考了一套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办法,更多地鼓励和帮助他,最终帮助这个孩子取得了全国冠军。最后当杨岷离开这个俱乐部的时候,这个曾经人人都不待见的孩子还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故土难离,“我的中国心”
杨岷认为,乒乓球已经成为欧洲的全民运动,基础设施和规划都做得很好。当地的每个乒乓球俱乐部都有自己的内涵,他们尊重有传统意义、历史沉淀的东西。相比而言,中国的大环境虽然不错,媒体炒作和自身的宣传近年来都如火如荼,但体育文化的底蕴还有所欠缺,对体育精神的追求也还差了一点儿。
虽然欧洲的氛围无以伦比,但杨岷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国。“从打乒乓球开始,就梦想着为国效力,能够代表中国队取得冠军。听着国歌,看着国旗升起,做梦都想。”杨岷从没忘记过自己的梦想。在中国,能够代表国家队,非得是万里挑一的水平。但正因为这个梦想,尽管卢森堡方面一再让杨岷入籍,代表卢森堡打比赛,可杨岷还是拒绝了。
做出回国的决定,一方面是因为俱乐部的合同问题,更多的还是家庭原因。“父母在,不远游”,父母日渐年迈,需要照顾。而就自身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也更多地归属到故土。2015 年,杨岷离开欧洲,回到了朝思暮想的重庆。
回重庆不久,他就发现重庆不乏打乒乓球的好苗子。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培养出超越自己成就的优秀运动员,“我现在的期望就是把工作做好,争取培养更多青少年参与这项运动,为带动重庆的乒乓球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杨岷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出一片天地。对于重庆乒坛的发展,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是需要改善基础设施,相较而言,欧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卫生条件等)远远领先于国内,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运动员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练球;其次是队伍要年轻化,要有创新思路,懂得与时俱进,跟得上国际乒乓球发展的需求。用创新的思路来打球,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采纳别人更好的技法,才能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第三是比赛要规范化,要建立梯层式的管理模式,每个层次的软硬件配置(包括相关教练)都应该分布到位。另外,要给更多的教练以更好的待遇,从而培养、吸纳更多的优秀教练员。
对于业余学球的球友,杨岷强调得最多的是一个“练”字。首先,要有一定的基本功,在有了基本功以后,才能学习技战术上的变化。另外,在练球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打球的意识,包括算球、研究套路、临场转变、关键球的处理等,这些都是要一边学、一边练、一边思考的。
展望未来, 杨岷对乒乓球充满了憧憬和抱负。对他来说,乒乓球意味着太多的东西。“ 从事这个行业, 乒乓球让我懂得了一种坚持,我失败过,也成功过,它给了我很多喜悦、快乐以及痛苦。这个运动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 他自己的朗日乒乓球俱乐部已经红红火火地开办起来。
更多精彩故事,请关注《重庆乒乓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