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诗的前两句写景,在春光明媚中与老朋友分别,为后来的两句诗渲染了气氛。
生: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抒情,表达了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感情。
生:两首诗都是送别诗。我更喜欢《送元二使安西》,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以酒送别,符合我们男孩子的性格。
听到以上学生的课堂总结,其他学生频频点头,尤其是第三个学生的总结语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很高。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如秋日的一抹暖阳照进我们的课堂,我顺着学生的导引,继续倾听他们的心声。突然,一个“特别”的言说冒了出来。
生:老师,学了这两首送别诗。我的心里一下子想起了刚刚转学的陈辛如意。
话音刚落,教室里先前热烈的讨论声戛然而止,气氛骤然凝重起来。我开始思忖:何不借着学生学习送别诗的情感投入,开发、拓展古诗课程资源,迁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对同学陈辛如意的怀念之情呢?
由此,我没有立刻结束教学,而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主动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教学服务。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个很有价值的想法,我牵引学生追溯学校生活,尤其是有陈辛如意参与的一切班级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地拓展,实现课程资源的内外整合,实现开放的语文教学模式。
师:孩子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们与陈辛如意相处了三年,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陈辛如意和大家为班级赢得了很多荣誉。她是一个勇敢、自信、勤奋的女孩。老师也不舍得她走啊!
教室里真安静啊!透过孩子们低头回想、面面相视的神情,我感受到了学生间难得的友情。我希望孩子们的友谊之花再次绽放,也想让孩子们的情感得以宣泄。于是,我提问:同学们,虽然陈辛如意离开了我们的班集体,但你们同学之间的友谊不会改变。你想以自己的方式向她表达情谊吗?
学生们低垂的脑袋昂扬起来,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忧伤的眼睛也明亮起来。此刻的教室又恢复了先前的热闹,孩子们七嘴八舌、合作讨论,一场别开生面的送别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机灵鬼陈弈轩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们可以给陈辛如意写送别诗,就像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那样!”
我欣喜又惊讶,孩子们接触了很多古诗,但进行古诗创写这是第一次,何况对古诗的写作技能更是知之甚少。孩子们能写出来吗?我暗自想着,难以定夺。但面对翘首期盼的学生们,我又开始思考,孩子们的情感需要宣泄,孩子们的热情不能挫伤。最终,我下定决心,就将课堂交给孩子们吧!
师:同学们,这学期以来,我们共读了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你们不妨学着她的诗歌进行表达。当然,也可以今天学习的古诗为例,进行仿写创编。老师相信,只要有真情实感,你们定能写出属于自己的送别诗!”
情感书写的海洋瞬间呈现,孩子们郑重其事,掩卷而思,下笔如神,那潮起潮落的场面深深吸引着我。我俨然成了在海滩上漫步的女孩,不经意间还捡拾了精美绝伦的“贝壳”。
生: 送陈辛如意之实验
如意西辞我东小,金秋十月上实验。
孤单形影碧空尽,只见空桌不见人。
生: 送朋友
真正朋友值万金,同学之间心连心。
离别之后不变心,隔山隔水难隔心。
生: 送优优
东关小学送优优,依依不舍道思愁。
欢声笑语忆昨事,同学时光何时有。
生: 同学情
故人之去实验小,回来还是我同学。
三年同窗友谊深,别日我们再相逢。
生: 送如意转学
同窗今别东关小,金秋转入实验校。
我今赠君诗一首,前程如意无限好。
生: 赠如意
人生路漫漫/相逢又别离/怀着共同理想/踩着世纪跑道/彼此心儿紧相随/朋友情谊不分离
生: 遥寄如意
深秋时节/送别如意/天高云淡/我心霜染/三年情谊/历历在目/唯望背影/祝福满满/此去一别/来日方长
……
学生们的写创真让我惊喜,一首读罢一首吟起,首首精彩,行行传情。学生们的眼圈微红、泪花打转,学习古诗、创写古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浸润在自己的学习、创编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唤醒、传扬,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把自己的小诗用信纸整整齐齐誊抄下来,并告诉孩子们一定会将他们对如意的情谊转达给她。
下课后,我怀着难掩的兴奋和喜悦,迫不及待地将孩子们写下的诗篇拍照用微信发送给如意妈妈,手机在频频的震动中传情达意。
如意妈妈“心田”:石老师,我甚是感动。优优本来就很念之前咱们的老师、同学。作为家长,我怕告诉她这一切影响她现在的学习状态,又想让她知道同学们对她这深厚真实的感情。你说我应该怎么办?这周末她在北郊公园偶遇柳媛,她还哭了。
我随即回复:情真意切,值得珍藏!你选择合适的时机再告诉孩子吧。
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诗意课堂,是充满了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的课堂,也是开发课程资源、立足学生实际、开放教学模式、拓宽教学空间的创新课堂。只有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跟着学生的脚步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才能让学生主动起来、投入起来,也才能延伸课程内容,走入更深广的现实生活,真正落实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