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心照不宣地都不想参加一些啥所谓的例会吧。一听到通知开会,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又开会了,领导怎么那么无聊?
特别是一些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例会,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我工作的部门一般每两周的周二要开例会,念念文件,上传下达的时候比较多,所以大家都感觉这种会议没有啥意思。因此如果按照常理不开会的那周周二,如果接到开会通知,老师们会怨声载道。
对于开会,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大家或许有这些“摇摆的想法”:
——我不想在会议上发言;
——我不是个积极冒泡的人;
——我很内向,不擅长社交;
——我不擅长处理这些情况;
——我不想出风头;
——我不喜欢这些无聊的会议;
这些托词听着比较耳熟吗?如果这就是你的精神专注力所在,你就可以相信它会表现在你的存在感中,甚至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同事们会以各种方式来抵制会议:
直接发微信请假,美其名曰请假,实际上是通知领导,俺不去了,随便编造一个理由;
开会迟到表示不满;
开会玩手游;
开会时聊天;
开会时追剧等等;
那如何彻底改变这种不愿意开会的现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存在感》里,是如何帮助大家改变的。
一般说来,员工会在会议上和领导互动交流。实际上,会议就是一个适合学习有效运用意向的训练场所,再加上它的“重复性曝光”(大多数会议都会定期举行),其反馈的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你参加的会议种类(比如小组会议、董事会会议、业务拜访)可能会因为职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但动因都是一样的。我们很多人都忽视了会议的重要性。有些人甚至带着不屑的心态参加会议,觉得这妨碍他们做“正经”工作了。事实上,会议是你给别人留下积极印象的最佳机会。学习如何做出有效的贡献、巧妙利用自己的观点以及展现自信,就是你想在如何一家公司得到晋升机会的途径之一。你的事业成败就体现在你在会议上的互动交流。
综上所述,我们知悉会议的重要性。因此首先我们要培养新意向:下一次会议时坐在房间中央。
以往开会或许你都抢着坐在角落里,或者最后面最外边,或者有人能挡住你的位置。从下周开始请不仅坐在靠近房间中央的位置,而且深入参与到会议的每个部分中,说一些富有鼓励性的话(如果有发言讨论环节)。
第一步:用一周的时间,在参与一些情境(比如你想表现出色或者想带来重大影响)之前,先留意自己的想法:你的心理目标是建设性的还是毁灭性的?
第二步:搞清楚你想以怎样的存在感进行沟通,比如自信、能力、正直、耐心等。
第三步:第二周,在每次会议前试试这个新想法。你看到哪些变化?
对很多高管来说,会议还是重要想法的聚集地,也是别人评估他们的思维模式和策略能力的地方——所有人都在看着,而且还在缕清这个人的讲话思路。所以这里有一个我们称之为“意向性框架”的工具,能够帮助你把自己的意向关联到你在会议上的表现。意向性框架基本上能够用于任何情境中。
《存在感》一书中,提出了让大家使用“意向性框架”,来提高你在会议上的表现。
举例子,比如你要召开下属团队开会,了解此次上级部门评估名次落后的根本原因,然后做出调整改正。你要设定一个情境式意向,让别人知道你想留下怎样的印象以及你的存在感想要表达的品种。
正如上图所示,把你的情境式意向设定为“重视开放性”,具体包括兴奋、自信、重视等等。围绕“重视开放性”这一观点,你通常可以在脑子里完成或者列出一个清单,意向性框架就能让你的观点沿着框架周围的观点就可以是:
1、虽然不知道名次落后原因,但是存在问题很清楚;
2、我们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责怪,追究责任;
3、我们可以立即调整改进的部分有哪些;
4、哪些方面需要其他部门支援;
5、我们可以参照学习哪些单位及部门的经验;
6、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可以做出哪些改变;
7、等等。
当你使用了“意向性框架”这个工具,你的观点和意向就会更一致。我们可以用“意向性框架”来帮助大家解决令其为难的沟通问题。
首先,让她们列出清单,上面写上她们想要传达给另一个人的观点。
然后,让她们运用意向性框架。
你学会了使用“意向性框架”,你可以在任何会议上尝试进行意向沟通。从此你还会担心、害怕、讨厌开会吗?会议就是一个尝试进行意向沟通的训练场所。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还犹豫啥,好好地开会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