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入夏结婚的两个闺蜜此时都已经是准妈妈了。
又快要过年,昨天晚上两位准妈已经在我们的闺蜜群里聊了起来,但是聊天的内容和去年有了天壤之别。由“大家都什么时候回来”变成了什么时候回娘家,什么时候回夫家,你们是男孩还是女孩?你们几个月了?你们预产期是什么时候?以及两位准妈交流待产准备哪些东西,什么材质的奶瓶对宝宝好,我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虽然说从高中,甚至是从初中毕业起,就开始陆陆续续听到同学结婚的消息,但是我一直觉得婚姻离我还很遥远。
可当翻到和自己同龄的闺蜜的聊天,而且已经不是“结婚”的话题而是“生子”的时候,它对我的冲击真的不是一般的深刻。就像一个埋头玩耍的孩子,猛然一抬头,身边已经不是刚才那群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而是讨论生孩子的成年人。就像我刚刚打算为了工作捋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看到那个大学还和我们一样的同学要买房子。然后惊讶道:“啊,买房???”
就奶瓶的问题,我看到她们的讨论:一个是玻璃的,这些事都是老公管。一个是老公什么都不管,塑料的,婆婆还打算买10块钱一个的,我似乎嗅到了一个家庭的硝烟味儿。
看到这些讨论的时候,突然想到前几天在书里看到的内容:“女人嫁的其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多么契合的例子呀。
当那繁杂的待产清单真实地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婚姻之外的我吓得突然扔掉了手机,手足无措地再也不敢触碰它。我毛毛躁躁地心里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我不想进入这样的婚姻。
在我的设想里,结婚后的生活,应该是井然有序的,自由且自在。但是很显然,我现在真的处理不了这种复杂的关系,甚至是工作和婚姻的关系。
2
熹文说,她是一个成长比较晚的人,二十岁之前的青春都是浑浑噩噩的,那么我是一个更晚的人,二十四岁之前,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会讨好——讨好父母,讨好同学,讨好朋友,却唯独忘了讨好自己,以至于这些年才不得不亲自再将这讨好,当做累赘一般地一点点去抛掉,好好地爱自己。
前几天,一个小我一岁的朋友唉声叹气地说“又该过年了,真不知道该怎么过?”“工作不稳定,不想相亲,不想结婚。”话语里充满了焦虑。
我说:“想想你为什么结婚,不是为父母,而是为你自己就够了。工作慢慢来呗,不要盯着以前的成绩看,你努力自然会好的。”但是他焦躁不安的状态真的不是别人宽慰能够解决的。
说真的,我理解他,因为这种感情的焦虑我经历过。我其实鼓励感情焦虑期的人去经历一次失败的感情,因为一段失败的感情真的能让人瞬间长大。我有时候会想,早恋不见得就不好,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恶果,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是成长的助推器,它可以使你尽早地发现自己,使你的心智快速地成熟,不至于在真正结婚的时候还是一个孩子。
闺蜜几次说我,该找男朋友了啊。是的,我知道,虽然希望有,但是真的坦然了很多,即使没有,也不会生出许多焦虑,我可以坦然地接受并且过好当下的任何一种状态,也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因为只有先学会与自己相处,才可以在两个人的关系中给对方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工作和生活中,经历了几个八零后的姐姐,30多岁一直单身,但是我看到她们找到了自己,活得精彩且自在。我会想,假如我30岁的时候还单着,那也无妨吧。
因为爱情,只要它是对的、舒适的,晚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好的爱情,值得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