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火锅,关掉手机,睡了很久很久。妈妈打来电话,“什么时候回家啊?”“冰箱里的蟠桃可甜了”“外婆外公都很想你呢”“上海这么累,以后还是回金华吧” 是啊,金华虽小,吃的用的穿的样样比上海过的滋润。可是,一眼看到头的人生怎么会是我想要的呢?
回看过去几年的大学生活,除了还不错的成绩,我似乎就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熬过了考研还是出国的迷茫期,大四又开始思考想要什么样的未来。每次迷茫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郭老师的那句“迷茫是最好的状态”。过去每一年的暑假,我都像巨婴一样生活。这个暑假,终于出门体验社会的艰辛了。在沪江实习的这两周,每天都会有新的认知,新的感悟,新的迷茫。
☆公益不是一腔热血
因为我的坚定,互加接纳了我。现在我明白,“我想”和“我能”是不一样的。毕业聚会上,周老师说“你有一颗公益心,这在现在是很难得的”。我究竟能不能坚持这份心,如今有些不确定了。
未经世事前,天大地大我最大,创业的人都会告诉我们: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所有伟大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听见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真正工作了才知道,原来想要做好这么累啊。工作群真的是24小时不间断有消息,往往是早上起来,看到凌晨三四点的通知,刚答复完立马又收到回复了。常常惊讶于虹姐三四个小时的直播课,咖喱几十万字的简书,君君三十分钟就做出的高级视频……这些人都是什么样的生物啊?!
除了付出巨大的精力,清晰的逻辑和战略也很重要。运营、技术、产品、数据等等,每一个岗位都愿意接纳小白,但最终只有进步最大走得最快的人才能成为王者。喜马拉雅CEO余建军在路演和导入培训中都说过一句话“做一个有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只有拥有与情怀相匹配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我觉得我要学习的太多,互加给了我很多的信任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愿我能成为怕什么都不怕失败的小坚强。
☆互联网+教育的魅力不止两三点
现在互联网是最热门的行业,没有之一。以前会觉得大家把互联网吹得太好了,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任何的东西在未来都有大好的市场。进到一家互联网教育的公司,每天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互联网真的无所不能。
第一次完整地跟听完一堂直播课我就惊呆了,一万个人在线啊,这意味着几百甚至上千所乡村学校的老师都在学习。直播后又会有无数的老师看到这门课的录制。放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光是给一所偏远的乡村学校的老师培训就需要花很多的差旅费和讲师费,互联网让边际成本降到了最低、甚至是为零,所以效益是几何增长的。不过以前就没什么人会去给乡村老师培训吧,也许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因为在消息不对等的情况下,“老旧思想”“接收能力差”“年纪太大”等等都成为了乡村老师的标签。然而只要你在cctalk上搜66666666,随便听一堂课,你就能发现:原来他们有这么强烈的学习欲望。整理小打卡的时候,常常翻到一百页还没看到尽头,老师们动不动就是八百字作文和十分用心的笔记。简书上,一年内写几十万字的大有人在,老师们有太多真情实感的文章,我经常自愧不如。想想我可是一个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啊,常常连日记都写不了几天,和这些青椒们比起来,真是差的太远了。
我们不再是平行世界的两个点,我们也不再是高下立见的两类人,互联网让每个人都有影响他人的力量和被需要的柔软。有个老师因为上了优秀打卡榜就非常开心,她说“鼓励的力量太强大了”,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被鼓励了。原本我以为我做的事情没什么作用,是非常微不足道的,没想到一个微小的举动,我就能影响远在甘肃的乡村老师和孩子,而我也因为他们的一句话,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尝试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其实不怎么爱说话,安静起来仿佛不存在一样。蒋刚住进来那个晚上,我俩说的话可能加起来不到十句,一见面就留下冷漠的形象怪不好意思的。令我自己很吃惊的是,从会议上的自我介绍到直播前的暖场再到年中会上的代表发言,硬是把我推上去,好像我也挺能叨叨的。
第一个收获就是发现了我的可能性。面对从未尝试过的事情,我觉得我肯定是不擅长的,面对不擅长的事,恐惧感扑面而来。每次在很多人面前说话,我都超级紧张,能听见声音里的颤抖。第一次直播的时候,“大家好,我是……”,自我介绍的时候就卡壳了。这么多老师看着,我代表着互加,可不能暴露胆怯和不专业,这样想着也就硬着头皮下来了。连续三天的暖场,竟然发现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也能胡说八道很久了,说得还像是那么回事儿。在新种子里面,我已经成为了主播前辈,面对大家戏称我为“未来的网红主播”,我不再抗拒,何尝不可能呢?
第二个收获就是看清自己的不足。昨晚看了果冻在互加年中总结大会上给我录的视频。在那么重要的场合,面对那么多大牌的领导,我准备了很久,还化了个算是精致的妆。可通过视频,我还是看到了太多的不足。忘记补口红显得面色苍白;眼神飘忽不定没有吸引力;语速太快重点不突出;几十个的‘然后’和‘emm’暴露了紧张和生疏……虽然问题很多,但我没那么恐惧下一次的演讲了,因为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去改,下次只会更好。
☆公益向右,商业向左
不论是来沪江参观的各省领导干部,还是种子计划的学员们,在第一次了解互加计划后都会心生疑惑:你们的钱从何而来?
曾经我也以为有钱才能做慈善,花钱才是做公益。现在我的观念需要更新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只有把社会问题的解决变成有利可图的商机,社会问题才最终能够得到解决。好的公益不是一味地烧钱,好的商业不是唯利是图。
“我们要做好事,也要做大事,只有做大了,才能做更多的好事” 我太喜欢这句话了。沪江真的是在踏踏实实地饱含情怀地做这个项目。互加计划1.0是将伟大的目标落成实际的行动,做出了了不起的公益项目,现在大家在努力转向互加计划2.0,在公益和商业之间找到均衡点。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战略层面还得靠大大们来制定。但互加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使得我们有机会去触碰一些最新的理念,也有责任去想一些深层次的事情。
现在的我,并不会期待这一份实习给我多大的成长,也不会夸下海口说我能为互加做出巨大的贡献。很累的时候我会暗戳戳地想“一眼望不到头的生活又会是我想要的吗?”,依旧迷茫,但始终要保持向上的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