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淇的第12篇原创
一个直男癌的男性友人居然跟我说,他知道怎么分辨真假名牌包了。我问how。他答:「这两天不是下雨吗?我在星巴克门口看到一个没打伞的妹子小心的用衣服把包挡起来,脸和头发都不管了,她的包肯定是真的。那么反之,拿包顶头上挡雨的,假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咯。」
我笑着夸他有想法,恭喜他的直男癌很快就能治愈了。
然后他又说:「那个妹子也真是的,穿的又不怎么样,一看就是收入不行的,干嘛非要买个名牌包打肿脸充胖子啊?」然后balabala的控诉现在的妹子虚荣心太大,省吃俭用买个名牌包挤地铁,就算真的也给背出假货的气质来。
然后又balabala说听说人家老外不是这个阶层的人都不背名牌包的,人家的奢侈品店里最多的买家就是我们这些中国盲目崇拜名牌的人。
想起前天看到朋友圈转发的一个小故事。某县城的一对月薪5k的夫妻把孩子送进了一所高档私立幼儿园。结果孩子回家要求买500多元的毛毛虫鞋子,说只有穿同样的鞋子其他小朋友才和他一起玩儿。他们为了不让孩子被排挤买了鞋子。
而后一次春游时他们发现其他家长都开奔驰、宝马、奥迪,自己的10万的国产车是最差的,感觉融不入圈子,于是首付10万,贷款20万买了一辆宝马。
买车后,他感觉的确和家长、老师之间都融恰了很多,然而却因为经济拮据不得不放弃旅行、外出就餐和生日聚会。最后太太受不了大喊「一辆车把生活都打乱了,别人都过得那么好,为什么只有我过成这样?」
这两件事让我不得不提出这些问题:月薪多少才配买奢侈品?不管是一个名牌包还是一辆高档车,是否都必须对应一定的等级?是否省吃俭用购买奢侈品的行为,就是彻底的虚荣主义?挤着地铁背名牌包是公认的笑话吗?
什么是奢侈品?是什么让人们对奢侈品趋之若鹜?
奢侈品是一种超过日常需求的珍奇、昂贵的物品,常人不能轻松拥有。
它早年是为了彰显世袭阶层和身份存在,也是一种社会分层的标签。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世袭这两个字是最无奈的人设,就算你努死了力,没有血缘也没有通向这个阶层的门票。
而奢侈品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消费升级的第一个阶段,为什么我天朝那么多先富起来的人踊跃采购奢侈品?导致国人的购买数据长期雄踞全球榜首。就是因为要通过奢侈品来彰显身份,定义阶层。
而那些省吃俭用购买奢侈品的人,透露的是作为人最原始的本能:对上流社会和更高阶层的渴望。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奢侈品值钱在哪里?
我曾经也视奢侈品为肤浅的时尚代言物,直到在《穿Prada的恶魔》里,听了安妮boss羞辱安妮的那段话:「比如你挑了那件蓝色的条纹毛衣,你以为是按你自己的意思认真的选出这件衣服。但是,首先你不明白那件衣服不是蓝色的也不是青绿色或琉璃色,实际上它是天蓝色的,而你从没搞清这个事实。而实际上你也不知道,从2002年Oscar de la Rent 的发布会第一次出现了天蓝色礼服,然后伊夫·圣·罗兰也随之展示了天蓝色的军服系列。很快的,天蓝色就出现在随后8个设计师的发布会里,然后,它就风行于全世界各大高级卖场,最后大面积的流行到街头,然后就看到你在廉价的卖场里买了它。事实上,这种天蓝色,产生了上百万美元的利润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还有为之付出的难以计算的心血……你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的,以为你的选择是在时尚产业之外,但不是这样的,你穿的衣服实际上就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替你选的,就是从这一堆玩意儿里。」
时尚并不肤浅,只是看不懂它的人一厢情愿觉得它肤浅。
很多奢侈品的珍贵,在于它是品牌历史、质量和工艺的集合。很多人只会为摸得着看得到的东西买单,比如原材料是不是真皮、人工成本多少钱,看不到设计师的智慧、品牌的运营、细节的雕琢、民族和文化历史的沉淀。而奢侈品的定价,更多的却是偏向于你看不到那部分的溢价。
在能力还配不上野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老老实实的绕着奢侈品走。但既然它的大门敞开,并不查阅你的存款余额,也不会要求你爸是李刚,那么为什么不能勇敢的走进去?月薪多少又怎样?省吃俭用买一款包就背负了虚荣的原罪吗?背着名牌包坐地铁就妨碍了社会公共秩序吗?
贷款20万买宝马也许并没有什么错,只是错在以为一辆车就能永远融入一个阶层,错在既要表面的光鲜还忍受不了拮据的痛苦,错在野心已经被勾搭起来而从没考虑过能力的提升。
如果你的能力只是暂时配不上你的野心;如果你想通过这一只包,撕开梦想照进现实的口子,如果那么又何来原罪一说?追求物质,就不是在追求更好的自己吗?精英阶层奋斗难道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而视物质为粪土?
人生需要脚踏实地,也需要踮起脚尖勇敢的跳一跳,够一够。那些闪闪发光充满诱惑的奢侈品,何尝不是一个小小的目标呢?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从拥有第一个奢侈品开始,人生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