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读高三】
2011.11.24
2009年,儿子考上了宁阳一中,颇有得色。
我告诫他:“孩子,不要高兴得太早。艰苦的三年初中结束了,艰辛的三年高中就要开始了!”
小学六年是快乐的(那是一段天真烂漫的幸福时光),初中三年是懵懂的(那是一段苦乐相伴的混沌时光)。
高中三年,尤其是高三这一年,有人比喻是在“刀尖上跳舞的日子”,有人形容“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更有人说“如坐针毡”,还有人无奈地戏言孩子“步步精心”,家长“步步惊心” ……
焦虑感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独生子女背负着太多的期望与梦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心态;教育体制的弊端给孩子造成的巨大的学习压力;每一次考试成绩的不确定性给孩子带来的惊恐和不安……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可悲的是社会大环境和家长盲目的攀比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孩子的心理雪上加霜。郑板桥诗云“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是雄鹰,就让他翱翔在天宇;是骏马,就让他驰骋在草原;是小鸭,也让他嬉戏在池塘……如果孩子是个喜欢画画的华罗庚,我们就不要期望他成为徐悲鸿;如果孩子是一个对物理感兴趣的鲁迅,我们也不要努力把他塑造成爱因斯坦……那样的话,既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结果也会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
曾子在《大学》中说“人莫知己子之恶,莫知己苗之硕”,偏爱和偏见往往遮挡了我们的视线。
可是“知子莫若父”,对于孩子—— 我当然也希望我的孩子是最优秀的——然而全国就那么几所知名的学府,千军万马都拥挤在那几条狭窄的路上,能够挤进去的毕竟是少数——只要孩子尽到最大的努力,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条条大路通罗马”;我当然也希望我的孩子成为栋梁之材所谓的“人物”——然而我觉得孩子必须先成为“人”,一个有着健康体魄有着独立人格有着独立精神的人——然后再说成材,因为“人物”的“物”性太多;我当然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够一门心思用在学习上——然而学习并不只是读书,休息并不只是睡觉,如果在读书的间隙让轻松的音乐调剂一下疲惫的精神,在课外活动时间散步时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忙中偷闲自我娱乐一下以缓解绷紧的神经——相辅相成,那也未尝不可。
我知道,西邻家的孩子因为出类拔萃能到美国读书,也知道东邻家的孩子因为父母是大款能在大城市就学,可是这些东西都不是能够克隆的,所以我只能希望并默默地祝福你——孩子——做一个最完美的自己!
【家有儿郎读大一】
2013.05.20
近几天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和儿子通话,叮嘱他要注意增减衣服,别感冒了。想不到这小子却说:“放心吧老爸,我一定非常注意,不用你和妈妈牵挂!再说了,咱们穷人也感冒不起,得不起病啊!哈哈哈……倒是你们和奶奶应该多多保重,别生毛病才好!”
听着儿子轻松的语调和调侃的语气,想象着他对家人的挂念心情,我感觉儿子真的长大了!
儿子的回话让我感慨良多——
出生在既没有显赫的家世可以炫耀,又没有能耐的父母可以依靠的草根家庭的儿子,从小就显得低调而简朴——他从不和同学比穿戴,也不与伙伴比玩具,更不会撒娇向我们要零嘴吃——而粗菜淡饭倒养就了儿子一副健康的体魄和坚韧的毅力。
在我的印象里儿子从来不流泪——在他蹒跚学步的时候常常挨摔,我们几乎没有上前扶起过他,总是用鼓励的眼神和话语让他自己爬起来,继续走;小时候感冒打青霉素针做皮试,很多大人都望针却步,儿子却能咬着牙,一声不吭的让医生扎针;从小学到高中,除了因为爷爷去世请过两天假,他从没有因为身体的原因脱过一天课——粗放式的家庭教育和虽然贫穷却不失温馨欢乐的家庭气氛倒养成了儿子独立、坚强的个性。
高中毕业后,儿子和他的几个同学在小县城里找了一份临时工,一个月下来,钱没挣多少,小伙子却从一个白面书生变成了一个皮肤黝黑健壮的青年——妈妈看了有些心疼,他却乐呵呵地说:“黑里透红才是真正的健美,那些天天泡在健身房里锻炼的富人想要这样的效果都不一定得到!”
大学报到前夕,我对他说:“爸妈都没有读过大学,无法告诉你怎样适应大学生活,也不能近距离的照顾你了。你虽然是第一次出远门,但你毕竟已经已经长大了,凡事要靠自己——第一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第二要和老师同学搞好关系,第三嘛,大学学习和生活不会再像高中那样紧张,时间会宽松许多,我们要争取做到不张扬但不能错失彰显自己个性与才能的机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努力做到最好!”听了我絮絮叨叨的嘱咐,儿子打了一个响指 ,笑道:“老爸,你还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吗?!”然后背起行囊和家人告别,带着一脸阳光灿烂的笑容踏上了异乡求学的征程。
进入大学后,儿子果然表现的很出色——竞选成功班干部,加入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始终用他的热情乐观幽默与同学和舍友水乳交融,学习成绩一直靠前,申请到学院助学金资助;高中时期表现平平的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写的散文诗歌经常见诸校报校刊并获得象征性的奖励,学院组织的社会活动经常有他的身影,在学院的春季运动会上也拿到了不错的名次——只是用他的话说“我很忙”,我便调侃他“难道比杜甫还忙?‘忙’是锻炼你将来的社会活动能力的机会。”他也会“嘿嘿”一笑继续“忙”去了!
孩子,你虽然长“大”了,但在我们的眼里你永远都是那个坚强自信、开朗活泼的小小少年!作为父母我们以不能为你提供富足的物质条件和优越的社会关系感到愧疚,却以有你这样自立自强的儿子感到自豪——祝福你在今后的求学和人生路上走的更远,更精彩!
【郭家儿郎已长成】
2015.12.11
儿子属猴,出于对儿子的祝福和期望,为他取名曰“笑林”(茂密的森林才能为猴子提供一个自由幸福的生存环境,让他快乐开怀笑口常开)。
坚强坚韧的性格,独立自强的个性,开朗乐观的心态,扎实低调的作风和很强的动手能力,挺拔健康的身体,晶莹的眼镜片后面透出几分秀气和文静~这就是我亲爱的儿子的素描(本地谚语:孩子都是自己的好~然而知子莫若父~这既是出于对儿子的喜爱,也是对儿子如实的描述。)
儿子性格的坚强坚韧~幼年的历历往事足以佐证:三四岁的时候打针做青霉素皮试,连许多大人都因为怕疼而止步,而他却能坦然的伸出胳膊让医生扎,咬着牙不喊痛;我记得他五岁时玩炮仗,不小心炮仗在手里响了,把手心炸伤,每次换药时他都能若无其事;还有一次摔破鼻子,弄了一手血,别的小朋友看吓得大哭,他却一声不吭……无论是身体的伤痛还是受了委屈,我几乎从未见他留过泪(他读高中时我曾开玩笑问他“是不是泪腺不发达呀”,他竟用了一句“男儿有泪不轻弹嘛,哭有啥用?”来回答我)。
说到他个性的独立是在读大学时体现出来的~之前的轨迹一直是在家庭和学校间往复,从未出过远门,我们对他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能否照顾自己感到担心,千叮咛万嘱咐他该注意这注意那,他似乎看出这点反倒安慰我们:“你们还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吗?再说我也不能让你们照顾我一辈子,将来我还要照顾你们呢”;在学校每次打电话要他注意身体别热着冻着时,他总是笑呵呵的说“放心吧,我啥都敢做就是不敢生病”;每次放暑假前他都早已联系好假期的工作,用他的话说“赚点钱既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也能证明我的价值,还能为将来走向社会积累工作经验”……
因为心态开朗,性情乐观,以礼待人,儿子无论在哪里都能很快融入一个新的群体并得到大家的认可:读大一时当选班干部,入选学生会担任自律部干事,既能完成校方的工作又能维护同学的权益;从高中到大学,每年都能获得学校或学院的奖(助)学金,在学校或学院的运动会上多次拿获奖项,所写的诗歌散文也多次在校报校刊发表,成了小“名人”;由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儿子并不像一些在外读书的“大”学生一样不屑于和乡邻交流,每次回家只要认识的邻居和亲戚,见了面他都会主动打招呼,颇受大家称赞……
朴素的家风养成了儿子靠谱扎实的作风~他做事总是立足现实,不好高骛远,用他在诗歌中说的就是“丰满的梦想要用实力做翅膀,梦想才能自由的飞翔”;2012年高考结束后,由于英语成绩不理想只考了468分(该年度山东理科二本钱为430分),能够读一个不太好的二本学院,而他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省内的较好的专科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问他原因,他说“不图那个‘本科’的虚名,与其读一个三流的本科还不如读一个一流的专科容易就业”~果不其然,许多拿着本科证书的同学在寻找工作的大军中彷徨时,他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大半年。
他和他的堂兄一样,都不爱说大话却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各种家用电器感兴趣,不亮的小手电筒,不响的小收音机,失灵的小游戏机等等,总能在他的小手里经过几番捣腾恢复功能;读中学时骑的自行车几乎都是自己动手修理;读大学时每次假期,家里和邻居的手机电脑之类,有了故障找到他几乎都能手到“病”除,而他也乐此不疲,总是尽其所能;在没买笔记本电脑之前,他和几个舍友按废品在网吧里买了一些电脑配件,自己组装了一台电脑,其他宿舍同学很是羡慕;在学校趁休息日学习驾驶,顺利拿到了驾照;他和小伙伴们组织了一个创作团队,所拍的微电影和MV,都由他做后期,效果并不比专业人士做的逊色,在网上颇受好评;有时候我让他教我一些电脑技能,他总是让我仔细看他怎么操作,问他原理他总爱笑着说“别相信书本上那些长篇大套的东西,动动手一两分钟能做的事要写成说明书得几十张呢”……这小子!
亲爱的儿子,你从蹒跚学步而今已步入社会,一步一个脚印努力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是的,我们没有显赫的家世庇荫,没有雄厚的实力支撑,但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最好的最成功的自己!
【寄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18.05.05
自从儿子离开学校进入职场,书,依旧在读,只是不再如在教室里安静的读;行,则成了常态——自从在省电信公司做了业务主管,在全省十七个地市的分公司调研、考查、帮扶,几乎就成了家常便饭。这不,下周又要去菏泽调研!
古人曾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这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
我觉得“行万里路”要比“读万卷书”重要得多——因为读书得来的知识多为间接经验,而行路则是亲自实践的直接经验,并可以检验书本上的知识是否正确或合乎自己的实践。
如果一个人不曾读书,只行万里路,他可能只是一个消闲的游客;而读书之后再出行(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就能为自己设定每次出行的小目标: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你可以在旅途接触各色人等,增加社会阅历(这也是学校中最欠缺的教育),接触各种意料之中之外的考验,磨炼自己的意志,积累人生的经验;在所到之处听到当地的方言俚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领悟当地的民俗文化——而这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据统计:在商业界目前全国有名的企业经理人中,第一学历专科以下学历占绝对优势。我们身边的情况也一再证明,一些非常有创新能力的人很可能并没有炫目的文凭——这恐怕不是用特殊情况能一言蔽之的。相反,一些闭门读死书却没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人很久以来就成了社会嘲讽的对象。
“行万里路”就是在实践中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和“行路”应该是这样的关系:“读万卷书”好像在屋子里通过窗户看到知识与能力的金矿,而足不出户却只能看着金矿发呆,要想开采这座金矿,就必须出门去“行万里路”!不读书不认识金矿,不行路釆不到金矿。
亲爱的儿子,愿你在今后的日子里依然多读书以增加识别人生金矿的知识,更要多行路以积累采掘人生金矿的经验和能力——或许这样会付出更多的精力与体力,请记住,“无奋斗,不青春!”【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