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原创作品,综合自网络资料,仅供学习参考!】
【本篇主题】本期介绍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上,又有发展!
【王肃】
【个人生平】
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是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经学家,东海郡郯县(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南)人。
王肃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后因功升任散骑常侍,又兼秘书监及崇文观祭酒,屡次对时政提出建议。他曾历任广平太守、侍中、河南尹等职,并在曹芳被废时迎接曹髦继位,帮助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再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卫将军,谥号景侯。
【思想核心】
王肃的学术思想以求真正俗、敢于批评权威为特点,他广注群经,创建了独立的学派,继承了荆州之学的精神。
他的经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恢复儒圣之地位,另一个特点是对经学进行义理方面的阐发,第三个特点是为现实所用。王肃的经学与郑玄的经学长期互补互争,矛盾共存,这种矛盾运动对经学发展大有裨益。
【代表作品】
王肃的代表著作较多,诗类著作《毛诗注》《毛诗义驳》《毛诗问难》《毛诗音》《毛诗奏事》;书类著作有:《尚书传》《尚书驳义》《尚书答问》;礼类著作有:《周官礼注》《仪礼注》《丧服经传注》《丧服要记》《丧服变除》《礼记注》《祭法》《明堂议》《宗庙诗颂》《三礼音》;易类著作有:《周易注》《周易音》;春秋类著作有:《春秋左氏传注》《春秋外传章句》;关于孔子的著作有:《论语注》《论语释驳》《孔子家语解》《圣证论》;玄学类著作有:《扬子太玄经注》《玄言新记道德》,此外还有《孝经解》《王子正论》等。
【范缜】
【个人生平】
范缜(约450年—515年),字子真,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无神论者。
他出生于南阳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羊册镇古城一带),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曾师从名儒刘瓛。
范缜在南齐时期开始出仕,历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领军长史,宜都太守等职。萧衍建立南梁后,范缜任晋安太守、尚书左丞。后因王亮一事被流放广州,最终官至中书郎、国子博士。
【思想核心】
范缜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神灭论》中,他反对当时盛行的佛教神不灭论,主张“形神相即”,即形体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人死之后,精神也随之消灭。这一观点直接挑战了佛教的轮回和因果报应的教义,展现了他的唯物主义立场。
【代表作品】
范缜的代表作《神灭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从哲学的角度批判了佛教,还从社会伦理和国家治理的高度,指出了佛教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他认为,人们应该关注现实生活,而不是沉迷于佛教所宣扬的来世和超脱。
【王通】
【个人生平】
王通(584年—618年),字仲淹,是隋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出生于河东郡龙门县(今山西省万荣县)。他自幼聪明好学,精通儒学经典,尤其擅长《周易》。
王通在隋文帝仁寿三年(603年)西游长安,向隋文帝上奏《太平十二策》,主张推行王道政治,但未被重用。之后,他弃官归隐,专注于著书讲学,其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核心】
王通的思想核心是“明王道”,他倡导仁义礼乐,强调人性本善,主张以性制情。他提出了“三才”理论,认为天、地、人三者相互关联,人应当顺应天地之道。
王通还主张“三教可一”,即儒、佛、道三教可以融合为一,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代表作品】
王通仿效孔子,著有《王氏六经》,也称《续六经》,包括《续书》《续诗》《元经》《礼经》《乐论》《易赞》等。其中,《元经》和《中说》是现存的主要著作。《中说》是其弟子仿《论语》体例,集王通生前言论整理而成,分为《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十篇。
【孔颖达】
【个人生平】
孔颖达(574年—648年),字仲达,又字冲远,是唐初的著名经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孔子的第31世孙。
他出生于冀州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自幼聪明好学,八岁就能日诵千言,精通经典,擅长词章。隋朝时期,孔颖达因明经科举而授河内郡博士,后成为太学助教。隋末动乱时,他避乱于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
【思想核心】
孔颖达在经学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经典的注疏,还在于他对经学教育的推动。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以支持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代表作品】
《五经正义》是唐代官定的儒家经典标准注疏,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和《春秋左传正义》,共计180卷。这部作品融合了南北朝以来的经学成果,对儒家经典的传播和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韩愈】
【个人生平】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思想核心】
①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应该承载道德和教化的功能,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他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诗歌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扩大了诗的领域。
②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③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曾因上书言事被贬。
【代表作品】
韩愈的代表作包括《师说》、《进学解》、《原道》、《原性》、《论佛骨表》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的思想深度和文学才华。他的诗文作品收录在《韩昌黎集》中,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德明】
【个人生平】
陆德明(约550年—630年),名元朗,字德明,以字行,是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著名的经学家和训诂学家,也是唐太宗时期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陆德明早年受学于周弘正,擅长玄理。唐朝建立后,陆德明成为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学士,教授中山王李承乾,候补太常博士。后来,他迁任国子博士,受封吴县男。
【思想核心】
陆德明的学术特点是“博学详说”,不存家派偏见,这体现在他的《经典释文》中,既重视传统的经学笺注,又长于析名辩理,这是南朝儒学的风气时尚。陆德明的经学著作《经典释文》是这两种风格交融的体现,他遍释群经,详考经字音义,“经注毕详,训义兼辩”。
陆德明的思想和学术成就,不仅在于他对经典的注疏,还在于他对经学教育的推动。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以支持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代表作品】
陆德明的代表作是《经典释文》30卷,这是一部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陆德明采集了汉魏六朝音切,共二百三十余家,又兼收各家训诂,解释文义,为阅读先秦古籍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经典释文》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在首卷《序录》中有详细说明,其余各卷则分别解释《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经典文献。
【颜师古】
【个人生平】
颜师古(581年—645年),名籀,字师古,是隋唐时期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颜之推的孙子,颜思鲁的儿子。
他出生于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在隋文帝时曾任安养县尉,唐朝建立后,他担任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唐太宗即位后,颜师古被拜为中书侍郎,封琅邪县子,后累官至秘书监、弘文馆学士。
【思想核心】
颜师古的学术风格注重实证,他主张注释应以实证为主,不妄加揣测,力求客观准确地解释经典文献。
他的这种学术态度对后世的训诂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代表作品】
颜师古的代表作《汉书注》为,这是他在综合隋代以前23家注释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的。
他的注解在文字解释、注音解词、辨析古今字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的经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除此之外,他还著有《匡谬正俗》、《急就章注》等作品,但现存的主要是《汉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