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周六,大雨,23至26度
昨晚,儿向我宣布他今天要睡懒觉。问他要睡到几点?他说八点半。八点半就叫懒觉,真是个傻小子。于是,俺今日也老老实实睡到八点半起,确切地说,是被老妈的电话吵醒的。最近,她小区的玩伴都出门去了,凑不起一桌人打牌,她只好没事找事,一个人关家里做衣服。连做了三周,将积压箱底许多年的碎布头都找出来,给她三个女儿加两个外孙女做了一大堆睡裙。她大外孙女表现出迫不急待地想穿新裙子,叫我给她们快递过去。母亲一大早就为这事找我。我们这些做女儿的,不服侍母亲,反一天到晚给她派活,夸她衣服做得漂亮,她兴头就更足了。由此联想到孔子说,”不敬,何以别乎?“那想方设法让老人感觉自己有用,是否也是一和“敬”法呢?其实老人最不愿服老,你若悉心照料她的饮食起居,将她视为无行为能力的人,她反而觉得不自在。我总觉得人是要有事业心、有精神寄托,才能活得精神的。所以我们姐妹仨,想尽法子折磨老娘。
周末照例外出用早餐,顺便将菜买回来。儿说,想吃蔬菜。买了六七样蔬菜竟然花了五六十元,这菜篮子沉的。
回来后,搞卫生、做中饭、刷碗洗碟、喂鸟、寄快递,忙到下午两点。终于可以坐花园里大饱书瘾了。
读完杨伯峻《经子浅谈》。杨在书中谈到青年时阅读兴趣广泛,抓到什么读什么,他的叔父杨树达指示他说:”你的中国旧学还有些根底,无妨在正课之暇用较大精力来整理一部古书。这样为著书而读书,既有一定的目标,便不能不有一定的方向和进程 ,自然会把你的兴趣纳入一定的轨道,因而改正你这种泛滥无所归宿的毛病 。同时,它还会迫使你深入钻研,不致容许你老是停留在一般的了解上。尤其重要的是,你可以从实践中继承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学习他们的治学方法,培养自己独立研究的能力。”我昨日记中谈到写《论语集解》的好处时,本也想好好细述一番,但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表达。杨树达先生说的这段话正抒发了我的胸臆,且比我想得更深透。想想我读了十几年书,才找到正确的方向,皆因无高人指点。
杨伯峻这本书中有许多巅覆性的观点。他说孔子没修编过春秋,只是作为教学的历史教材;也没作过《易传》,引用过《尚书》,写了《仪礼》,整理了《诗经》、修正了乐调。以及《孝经》不是曾子写的,毛诗序不是子夏所作,《左传》也不是左丘明撰。荀子逻辑严谨,孟子诡辩,以气势压人......将这段话发朋友圈,戴老师评:“此书最坏。”故我也就不再恐慌了。杨先生是将上述典籍中记述历史事件的最晚时间与作者去世时间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或者是以不同典籍中的同一人的观点相左来推断。比如曾子在《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上篇》说:“父母之行,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争辩者,作乱之所由兴也。”这基本符合孔子的观点。《论语》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两者都是主张不争是孝。而《孝经》却主张争辩,说“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孝乎?”父亲的命令不义,就一定得争,不争就是不孝。由此推断《孝经》非孟子所作。而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写道:“孔子以为(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司马迁距曾子仅几百年。几千年后的人仅靠推理便想推翻,恐也不那么容易取信。我想古籍的创作是个开放性的过程,不断有后人的修改、添加。比如《庄子》,后世皆认为内七篇为庄子著,外、杂篇为庄子后学著。《论语》里也同样有孔子和孔子弟子的言论。故《孝经》中也定有曾子后学补缀修改的内容。但不可以此来断定,非为曾子所作。
这本书在我读来并非戴老所谓“最坏”之书,我觉得它也算一本言少意深的大家小书。至少让我在这两三小时的阅读中,了解了古学经书的概貌。比如《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区别。所谓“传”就是对经的解说。《左传》以叙事为主,与《春秋》互为表里,甚至《春秋经》所没有的,它也有写,故有无《经》之传之说。而《公》、《谷》二传,以解释《春秋经》文为主,叙史事绝少,不是史书,而是所谓讲“微言大义”的“经”书,而所讲的“微言大义”,大半各逞胸臆,不合本旨。杨老十分推崇《左传》,并为《左传》作注。
他又谈到《诗经》在古代外交上的作用。春秋时,各国君臣相见,一般不把想说的话直接说出,而用歌《诗》或奏《诗》来代表言语,这就不仅要自己熟悉诗句,而且要懂得对方所赋《诗》的意思。所以孔子在《论语》教诲伯鲤:“不读诗,无以言。”以及“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杨先生举了《左传》中许多实例来说明。实在感佩先生对史料的熟悉,信手拈来,凡事皆以史料来证,虽有时不免牵强,然其治学、作文的严谨之风,为我提供了范本。
又读童书业著《春秋史》80页。童老在“世族制度下的选举制度”一段中写道:“在宗法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最重要的观念,是’亲亲‘和’贵贵‘,决没有一个庶人可以突跃而为卿大夫。他们常以’贵有常尊,贱有等威‘为礼;如果有’贱妨贵 ,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的情形,那便是逆礼。由此我联想到孔子三十七八岁时,在齐国的遭遇,我当时以为是孔子年轻气盛,急功近利招来齐国贵族阶层的反感,其实还是宗法制度的等级观念作祟,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外国人,齐王突然要封地重用他,这在当时贵族眼中看来是逆礼的,所以连晏婴这样正直的老臣也竭力反对。
正如杨树达先生说,读书有一定的目标,兴趣就会纳入一定的轨道。所读到的知识就有一条被串起来的线索了。我在书中读到的知识都能联系到孔子和《论语》上,这也将丰富我著《论语集解》的知识面。
购书:童书业在《春秋史》一书中提到杨宽的《战国史》,以前读过他写的《古史新辨》不错,他是研究古史的,与我阅读方向一致,故购了他数部著作。前两天买了芥子园画传梅兰菊竹,先前学山水画时,也买过数册,索性将此套书中剩余几册都买齐。国画老师说,很有必要备一套芥子园,这套是网上最精良的。现在买书除逛购书网站外,还会上淘宝作同类搜索,淘宝的价格一般都较购书网站低。
134、杨宽著《西周史》;
135、杨宽著《战国史》;
136-137、杨宽著《战国史编年辑证(上下)》;
138、杨宽著《中国上古史导论》
以上合计332.8元。
139-142 芥子园画传花鸟卷翎、花虫卉谱(四册)147.6
143-144、【清】汪中著、李金松校注《述学校笺(上下)》
145、【清】凌廷堪著,王文锦校点《校礼堂文集》
146、钱玄、钱兴奇著《三礼辞典》
以上合计:226.1
总计:706.5,全年累计:71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