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期的老师、家长,总认为通过各种手段,将孩子送到大学就万事大吉,但中学教育的后果,大学老师才有更直接的感知。我在具体的课堂中,充分感受到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于结下了漠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学生内心的疲惫和大学时代的严苛压力,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底色。
——《我的二本学生》
今天点开了综艺节目,想起了之前关注的节目《十三邀》,看了最新一季的第一期,许知远老师本期访谈的是黄灯老师。
黄灯老师是一所二本院校的教授,这次访谈主要围绕她的《我的二本学生》一书,记录那些曾经怀揣梦想,现在步入社会仍在努力生活的学生们。
这次访谈的主题是“看见他们”,让我们也看见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在孩童时代,成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悲凉,也有痛苦,甚至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还有情感上的无所适从,被遗忘感,无安全感。
黄灯老师感受到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及高考,也让我想起长沙县七中聂教授曾说的,在高考制度下,那70%的学生。作为老师,黄灯老师会自己专备一堂课《我的第一堂课》和学生真诚地聊“为什么要读书”“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看见与关怀;长沙县七中的老师们开展营地教育,让悦读致远,让学生们收获更多的快乐与成长。
这样的老师们,这样的做法,都值得我追寻。
摘自访谈:
大学是很重要的一个成长阶段,应该想一想为什么读书,人生的意义,让自己真正地成长,而不是获得一张文凭。
学生作文:我没有心情去体会风的呼啸,只能用呼啸的风 来写自己的心情,阵阵凄厉的风声,不正好是自己此时内心的哀鸣吗
学生:一个人生命的长度,原来是可以用见面的次数来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