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要从一杯酸奶开始讲起,以前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说区别有钱人和穷人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
当他喝酸奶的时候看是否舔瓶盖儿
在这个实验当中我自然是属于舔瓶盖儿的那一类人,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很一般,还真没发展到喝酸奶不舔瓶盖的地步。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在喝酸奶的时候,那种甜蜜的口感让我欲罢不能。
参加工作了之后对身边的酸奶有了更多的见识,了解到不光有电视宣传中那些大企业批量生产出来的酸奶,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酸奶品种,如北京老酸奶、青海老酸奶等。以致于我每次到北京出差时必不会错过的食品之一就是——北京老酸奶。
周末在超市里面采购的时候我都会在酸奶专柜前停留,离开超市的时候总要提上一大罐的酸奶,然后回到家慢慢享用。酸奶的口感加上商家在自己的耳边每天的信息轰炸,美容、养颜、抗衰老、调节肠道菌群诸如此类的宣传甚至让我把酸奶约等于是一种物美价廉的神奇保健品来看待。
生活当中我一向是比较警觉的,对于身边的一些谣言无论是跟父母也好还是身边的朋友也罢,我总是拆穿一个又一个的谣言,避免他们掉进谣言的误区。以致我甚至有一种恍惚的错觉,在我的生活交际圈中我代表了科学与理性,然而直到有一天妻子发给我一篇文章是关于酸奶的种种谣言,当看完文章的时候我才突然之前发现自己之前被商家蒙骗了这么长的时间而不自知。我陷入了长久的反思中……
从酸奶事件之后,我特意留意到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现象远不止一杯小小的酸奶,比如你如何看待下面的事情:
- 大家都知道火电站会造成非常大的空气污染加剧了温室效应,那么假设我们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站,是不是就能够减少温室效应呢?
- 一个大型的森林公园有时会发生天然的森林火灾,人们是不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避免发生小火灾上呢?
- 有多少家里顶梁柱坚信这个观点:我要拼命上班、加班(甚至不惜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以挣到更多的钱,我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嘛……
上述这三个观点在我们常人看来简直是再毋庸置疑的了,可是事实的真相呢?
案例一的真相是,如果大力发展水电站: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一方面,巨型水库会大面积淹没山体植被,而植物是固着碳的重要渠道之一;另一方面,水库的蓄水池由于水流活动性不足,植物腐烂再加上有机物质分解,还会释放大量的甲烷气体。研究者们调查发现,当水库泄水时,甲烷释放的速度是平时的20倍,而每单位甲烷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25倍……
不光不会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还会加剧!
案例二:小火灾,管它呢!
小火灾爆发的概率远远大于大的火灾。但像 1988 年黄石公园大火那样的灾难性事件(烧掉了32万公顷的森林,占黄石公园面积的36%),一百年也不会有一次。 如果对小火灾零容忍一旦爆发火灾,很容易出现那种势不可挡、毁灭一切的火灾。这就是有名的黄石公园效应。因此对于小火灾不妨“听之任之”这才是科学的选择。
案例三:在孩子的培养上,什么是核心?
有个权威的研究供你参考: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主导记录了790个孩子持续25年的跟踪调查揭示:
父母教育水平与孩子大脑发育情况呈线性关系。父母高中学历的孩子,其大脑皮质中沟回面积,要比父母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孩子,少了3%。 而父母收入与孩子大脑发育情况,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家庭收入越低的孩子,财富增加一单位,对大脑沟回增加的作用越大。而随着家庭收入增加,这种财富对大脑的加持作用就会减弱。也就是说:想要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逆袭,仅仅有钱的暴发户是不行的。
引申一下: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首先关注一下自己吧,先把自己的智力水平(包括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提升上来你的孩子才有可能出人头地。好吧熟悉我文章风格的朋友可能已经回忆起来了,那就是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反复强调过这个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复印件理论”
故事讲的差不多了,到这里你会不会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从小到一杯酸奶大到温室效应,从是否应及时灭火到如何培养孩子,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反常识”可以说充斥于每一个地方,只可惜的是我们总是坚信那个在我们心中认为的无比伟大、光荣、正确的理论,而对于它的真相,管它呢!
常识,每一个人都有,从“常识”中努力保持一颗好奇心,用批判性的思维找到“反常识”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更加逼近事实的真相,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