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早期看这个影片时,目的很纯真:冲着魅力性感的安妮海瑟薇,冲着时尚与豪华饕餮大宴,更是冲着那些随意佩戴的香奈儿、古奇和满街飘飞的爱马仕、范思哲流口水。记得那时看完之后的感受是:哇!好多漂亮衣服和包包啊,如果都是我的该多幸福啊,巴黎太美了好想去看看啊,balabala。
OK,言归正传。
这个电影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职业生涯案例,她的剧情囊括了生涯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大部分阶段。娱乐的同时,不妨静下心来,一起聊聊很多更有营养更有意义的生涯规划。
第一:职业定位
安迪·塞克斯毕业于西北大学,在学校曾经参加全国大学记者竞赛并获得第一名,曾任《西北日报》的主编,并因为连续揭露了校工团的不法剥削事件而引以为豪,鉴于这些成功因素和个人兴趣,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去纽约当一名记者。
出入职场的安迪正处于职业生涯中的生存期,也是职业定位阶段。
职业定位阶段的人群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部分职场空档期和富二代等特殊人群。
职业定位阶段的典型特点:一是即将进入职称暂时没有定位的方向;二是学习多年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那些,适合做什么;三是一部分人群属于暂时没有生存压力,可以为今后发展储存能量。
定位阶段的普遍心态就是什么都想做,感觉都可以去做,只要努力就OK。但一旦应聘时就会被各种条条框框所限制,筛选下来没有一个工作符合,然后又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那么,安迪如何做?
安迪的目标性和目的性比较强,如果用专业的霍兰德代码进行测试的话,对于安迪感兴趣又有能力去做的工作挺多,最适合的报社编辑以及和它有关的工作。
安迪对于自我认知也是比较清晰的,如果此刻衡量她的“能力三核”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知识层面:文凭、专业知识、主编、记者;技能:写作、编辑、快速适应、人际沟通;才干:努力的,聪明的,乐观的,独立的,不懂时尚的,不追逐虚荣的。因此,艾迪在投递简历后获得《天桥》时尚杂志人力部的邀约并去面试,在她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后,依然选择了这份并不适合她的助理工作。
虽然专业不对口也不能发挥所长,不是内心期望从事的记者职业,只是给老板买咖啡、接电话,但是这份工作本身和工资待遇应该至少解决了生存问题,而且接受工作的她还给自己设置了一份愿景,工作一年后有资格参加巴黎时尚周,可以接触到更多名流和杂志主编,目前的一切不适合只是为以后进行资源积累。
如果此刻安迪放弃这份工作,执意找到可以发挥特长的记者行业,那么无名小卒的身份会比较尴尬,而默默无闻的记者薪金待遇也会让刚来到纽约一穷二白的她,陷入吃喝住用行各种成本费用增加的窘迫境地。因此鉴于自我认知的价值观,这份工作安迪必须欣然接受。
职业规划第一条法则:先解决生存问题,除非你有更多的资金或者更好的环境可以挥霍。比如官二代,家人可以利用资源安排一切,完全无生存压力,或者你是有能力给自己的人生定制一个小目标并用三到五年可以实现的,比如先赚一个亿。
第二:职业适应
在安迪面试后的第一天早上,接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夺命连环call,此后便是无止境地“卖身求荣”血泪史,她不得不放弃和父亲见面的时间、和朋友聚会以及每年必须参加的男朋友生日party,应付老板无止境的买咖啡、取衣服、遛狗以及各种繁杂而又没有意义的事务。
这个时期的安迪处于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阶段,那就是适应。
职业适应阶段的人群主要是工作一年后或者刚进入新领域不到一年以及还在生存期挣扎的人群。
职业适应阶段的典型特点:一是工作内容基本打杂,很难涉及到自己擅长或者专业领域,不想干却又走不了;二是工作绩效因为各种原因不达标,导致内心苦闷数五颗星;三是想要换新工作或者已经频换更换工作后完全没有成就感。
适应阶段顾名思义就是慢慢和你的工作融合,如果你的能力达到了工作和领导的要求,那么组织满意度就会提高,那么工作是属于成功的;如果工作给予的薪金和机会正好和个人的需求想吻合,那么个人的幸福满意度也会很高。所以正转是正循环,倒转是负循环。而往往这个时期的人们会经历要么成功线不匹配,要么个人幸福度不高或者两者都很糟糕的死循环状态。
CD模型其实也叫人职匹配模型,是衡量人和职场的匹配数是否相符的一个工具。对于安迪来说,工作初期,因为手忙脚乱的工作状态和不懂时尚土气的穿衣打扮被上司和同事嘲笑,却又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下去,她会不停地和男朋友抱怨吐槽,而此时她内心对成功的满意度极低,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组织要求不匹配,但是个人生活还是相当幸福,有热心有激情的一帮朋友和爱她的男友。
这时安迪的思路依旧是清晰的。因为她有个人欲望。安迪的欲望是能够和女魔头一起去巴黎,通过如此高级的社交平台认识著名杂志社的编辑和作者,这个目标应该是全世界大部分女孩子都想实现的,也就是说相当具有诱惑力和困难性,所以,安迪也要承受起能负担这份诱惑的高级挑战。
然而挑战性高的工作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当个人能力与欲望诉求不匹配的时候,就会失落沮丧甚至抑郁。
事情搞砸的安迪找到设计师奈杰尔想要寻求安慰和帮助,意外的是他只告诉安迪这里工作的每个人都在全身心地热爱和投入,而不是像她一样委曲求全被迫的,如果想辞职分分钟就会有人顶替。安迪豁然开朗,决心从自身开始改变,包括从来不在意的身材和服饰。
其实这也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工具CD模型的内循环模式。此刻的安迪,要么放弃,要么精进。精进就是自我修炼,先从提高个人能力开始,从被动接受工作到主动出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提前储备工作需要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工作满意所需要的各种状态。而外循环就是被动模式,用现有的能力去匹配工作,或者和工作相应的职业回馈,最后根据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来决定是否继续工作。
职业规划第二条法则:要么做,要么死,要么就好好工作。不成功便成仁。
第三:职业发展
选择坚持的安迪果然成功了,在经过女魔头上司各种无理要求和考验后,她的个人主动性和能力也得到了全面发挥,成功地获得了女魔头的青睐,个人感觉也相当良好,并且无意之中挤掉了她的顶头小领导,获得出入巴黎时装周的入场券。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职业发展阶段的人群是在某一个岗位时间很长并且没有任何实质性突破和工作少于五年的人群。
职业发展阶段典型特点:一是职业在出现上升期后,出现了瓶颈的问题;二是长时期的工作已经有倦怠感,并且无所突破;三是想跳槽但总是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
发展阶段的人群容易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极端。积极的当然是成功线和幸福线同时飙升的那类人群,既有人生定位又有人生目标,既有充足的职业回馈又有富足的人情冷暖。但是按照平衡理论,很多需求是不能兼得的,因为人的精力很有限。比如艾迪,事业逐渐上升并且出现高峰期的时刻,她却感觉到个人生活的岌岌可危,和朋友从无话不谈到尴尬相视,和男友的亲密无间到无从交流。设计师奈杰尔说,彼此彼此,这种感觉说明工作步入正轨了,等工作化为乌有时,说明就要被提升了。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其实这也是职业发展中会出现的重要现象,职业回馈。如果按照“职业回馈=金钱+发展空间+情感需求”的理论来讨论,问题就简单多了。当工作给予的回馈是一定的,你的金钱增加时,那么情感和发展必然会减少才能保持平衡,反之亦然。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情场失意赌场得意的平衡。
所以这时,人们往往会因为对工作没有兴趣而产生厌倦感,会因为能力不足而焦虑,会因为价值没有得到同等回报而失落。有人甚至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个人出现焦虑时,往往会做三件事:学英语、健身、买书,你有没有中招?
安迪此刻的内心是纠结和无助的,但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做。因为一直保持在她内心的价值观导向已经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失衡,或许此刻她的内心极度渴望进行职业咨询,因为不知道船要往哪个方向走。最终,在她得到去巴黎时装周入场券的同时,失去了男友和好朋友。这时的她,其实内心是没有个人幸福感的,组织满意度却在增长,因为距离她想要的成功唾手可得。
职场规划第三条法则:赌场失意,情场得意,无论怎样,保持信念不要放弃。
第四:职业转型
安迪很酷,在马上要进入人生巅峰那一刻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重新开始自己的职场生涯。因为她遵从内心的价值观判断,她需要的首先是人生的幸福感,同时也需要事业的成功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我们无从判断到底哪种选择是对或者错,只要没有背叛停留在内心中的价值判断,在不违背大众道德的立场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职业转型阶段的人群主要是原来职业已经平稳并且获得了一定的职位和地位的人群,或者是想追寻更高层次追求和人生意义的人群。
职业转型的典型特点:一是可能会面临一些机会但不知道如何发展,二是暂时没有生活压力需要长期储备,三是现有的职位已经到顶,没有成就感,想追求更高。
安迪重新找了一份杂志社的工作,并且因为之前在女魔头上司那里的出色表现而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这也是个人能力和才干凝练的体现。但是安迪在行业之间进行转换,所以角色进入会很快,虽然职位会有变化,但将要从事的却是她的专长。所以安迪的选择遵循一条经典的职场法则,那就是,无论转型跳槽都不要跨行业或者跨职位,这样才不会放弃之前所拥有的资源,从零开始的代价太大。
安迪不仅是漂亮的,更是聪明的,睿智的,这种女孩子想不成功都难。
职场规划第四条法则:转行不转职,转职不转行。
第五:生涯平衡
安迪开始了新的工作,会需要重新适应、发展,慢慢会遇到生涯平衡,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份会成为工作者、社会者、妻子、母亲、子女等等多个角色,如何平衡好这些角色和分工,如何家庭事业两兼顾,又会是一个新的故事新的话题。
如果有续集,我会和您继续分享的。
职场规则第五条:入职前请好好定位,在职请不忘初心。
如果您对我写的内容有兴趣,接下来请继续关注生涯规划的话题,近期会做一些有关生涯规划的各种分享,想和我聊聊的,随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