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一书中写的阿勒泰是一个我从没有去过的地方,只听说那里有湖,和湖怪,我以为和我待的地方差不多。但看完书才发现,那是一个我两分熟悉三分了解五分陌生的地方。
两分熟悉是因为我的家乡就在新疆的某个地方,那个我生活了18年的地方,有着我美好回忆,一家人可以团圆吃年夜饭的地方。
三分了解是因为站在新疆任何一片土地上,你看到的是辽阔,是包容,感受到的是无止境的慢和寂寞。
五分陌生是因为我从未去过那里,一切只是听说。书中写的隐秘的森林,大片的牧场,骑马的小伙子姑娘,还有纯净的河湖,还有很多不会汉语的民族人,还有随季节,游牧人迁徙的小卖部生活.对我而言新奇有趣而又陌生。
书中描写的阿勒泰的生活看得出很艰辛,但是读着读着又觉得很幸福,很自由,很有趣,很向往。文字犹如泉水般清新,清冷,像小溪一样潺潺的流啊流啊,但却细腻而温柔。常常将自己的思绪引入十万八千里之外,引我回忆起自己生活的那片天地。
家里的天,如书中所写一样很蓝,很高,很辽阔,我可以感受到她仰望天空时的状态,只是发呆,想象着无限的可能。
家里的人如书中所写一样热情豪爽,我也可以想象到她和小孩子玩耍时的各种趣事,因为孩子都是一样的耍赖,但一把糖又能哄得住。
家里的车如书中所写一样开得很慢很慢慢的心里憋屈的难过,我可以感受到她坐在车盖子上的摇摇晃晃的无奈,小时候我也曾坐过。
家里公路两旁一排杨树笔挺挺的伫立在那里,偶尔还有沙枣树凑个热闹,越过杨树不过是稀稀疏疏的平房,和几缕袅袅的烟筒,再将眼光放远一些,房屋似乎只是辽阔大地上的点缀,或者如一个石头。一眼望不到头的田地,秋天白白一片的棉花,午休时分,躺在棉花袋子上,仰面天空,头盖一件衣服(你可不知道秋天正午的太阳也是很毒的)。天空中大朵大朵的云彩,挂在空中,就像油画一样静立在那里,偶尔抬眼看一下,没有动,似乎又动过了,闭眼继续睡,再抬眼看一下,没有动,但又好像动过了,若是没有风,它们也会懒得和我一样只想一直睡啊睡,耳边还便随着各种鸟叫,风轻轻掠过棉花叶子吱吱的响声,那个时候,你感受的到阳光的存在,感受的到这块田地给你的生存的气息,连味道都是。仿佛如果没有了你,它们依然如此的生活。
书中也曾写道:有时睡着睡着,心有所动,突然睁开眼睛,看到上面天空的浓烈蓝色中,匀地分布着一小片一小片鱼鳞般整整齐齐的白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像是用滚筒印染的方式印上去似的。那些云,大小相似,形状也几乎一致,都很薄,很淡,满头都是---这样的云,哪能简单地说他们停在天空的,而是吻在天空的呀!
李娟写的多诗情画意,多有小女孩的美好心思啊!而一般出现如此的云朵时,父辈会说要下雨了。
面对如此的景色,内心想的可不是拾棉花,想的可是如何能去隔壁的田地里玩耍,看一看那边的沙枣树上的沙枣甜不甜,想知道田地那边的渠道里从天山上流下来的河水是否有新奇的玩意,似乎内心就有一股隐隐的冲动想要探究那头的田地是怎样,那边的田地又是怎样。
冬天时白雪覆盖,田地无人行走,无飞鸟家畜,站在那里只感觉的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出的白气。还有死寂一样的寂静,你喊一声都不知道声音会飘到那里,飘到哪个人的耳朵里和心里。
看了这本书我思绪像泵一样不断往外抽水般抽出记忆,似乎连感觉,触觉,味觉都被调动出来了。
和叔叔妹妹一起晒泥砖头做火墙的那个午后,一群小孩蹲在泥砖头前看着它们,猜想原来可以这么玩。
奶奶骑着自行车,前面坐在妹妹杆上,后座是我,后座旁挂着一个箩筐,里面是弟弟,奶奶就这么把我们摆好,后脚再跨过杆,开始蹬脚蹬子滑呀滑呀滑,然后等车顺利前行后,左脚瞬间离地,屁股顺势坐了上来,就这样个子不高的奶奶一深一浅的骑着车带我们回家。那时我总想坐那个箩筐,那时的奶奶还没有白头发。
刚学会骑自行车不会过沟,眼看就要到沟跟前了,结果一头栽出去,一手按在骆驼刺上面,爸爸叫我继续骑车,回家后再一个一个给我挑出来,那时后很担心如果没挑完,那些刺会怎样呢,还会再开出一朵花吗?
爷爷奶奶门口那一大片草莓地,每到要成熟的季节,几个小孩子,当然我也在其中,就借着要去厕所的空挡,开溜到地里偷吃,半青半熟的也不放过,田地和房间的窗口之间还有布满葡萄的架子遮挡,是完美庇护。即便被爷爷知道了,被说几句,然后再摘一些红彤彤的回来给我们吃。
还有那些傍晚和爸爸姐姐大羽毛球的傍晚,一个人无聊趴在家门口玩弹珠的周末,还有仰望星空,数星星,看银河的夜晚。一时间记忆就像复苏了一样。
此书就如腰封上所写一样,适合诵读,细味,观照,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