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有一部近28分钟的小品,感动了全中国。它就是喜剧演员贾玲的原创小品《你好,李焕英》 。李焕英是贾玲妈妈的名字,很显然,这是一部怀念因故意外去世的妈妈的小品。
作为许多人心目中贾玲的封神之作,小品故事饱满、主线分明、群演配角演技在线,贾玲撕开她不愿提及的伤口,在一片欢腾的氛围里,用一个人的悲痛让所有人共情。
那么,这部贾玲一生只演一次的小品,为什么能让人看一次哭一次?
第一点:逝去本就是悲
小品开篇,一声不到10秒的刺耳撞碎声,交代了贾玲母亲离世的原因。这同时也是后期引发泪点的原因之一:我可以接受亲人慢慢老去,也可以无奈接受他生病离开的事实,但就是无法释怀,昨天还好好的你,今天就阴阳两隔,而造成这样的结果,是本可以避免的意外。有相关报道显示,几乎平均每8分钟就有1人因车祸死亡。一场车祸带来的伤痛是无尽的,贾玲母亲离世近20年,贾玲不开心了近20年,这些年,她说,几乎再也找不到能让自己打心底里觉得高兴的事了。而贾玲的父亲在看了贾玲的小品以后,据说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因此,当我们看到小品后期贾玲隔空与母亲的对话:“妈,我给你买了个冰箱”“妈,那件绿色的皮衣我也给你买了”这些本来可以慢慢实现的事,最后只能以隔空的艺术形式去“实现”它的时候,你就明白有多痛。
第二点:无法回报的爱
还是小品开头,贾玲妈妈(扮演者)追着贾玲,“责怪”她不好好在姥姥家呆着,结果贾玲一转身,裤子上的姥姥缝的花补丁逗笑大家。 长辈的爱向来直接、浓烈,有时候适得其反,但本意就是为你好。年少时不懂,到了一定的年龄,懂了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回报了,或许是,没有机会回报了。
小品里,还是儿童的贾玲犯了错,被邻居“投诉”,年轻的李焕英没有责怪贾玲,只是温柔地说:“你开心就好。”现实生活里,贾玲的妈妈就是这么简单地希望,自己的女儿开心就好。在小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贾玲笔下年轻的妈妈天真烂漫,向往爱情,对待朋友真诚;成家以后,勤俭持家,育儿有方。这些都是久远的温暖回忆,这些都是记忆里妈妈的爱,这些也是后来终于有出息的贾玲,无法回报的爱。小品没有刻意去煽情,只是用平行时空的方式,呈现了最平常的日常,只是在这样特殊的氛围里,这些日常配上贾玲和妈妈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再有的对话, 泪点一下就击中人心,这个对话,喊出了贾玲沉痛的思念,表达了她对母亲无以回报的爱。
第三点:无法寄出的信
小品的大篇幅在第二部分,即贾玲帮助妈妈和心仪的男生约会。这是个很奇妙的感觉,如果时光机真的能倒回,回去看看妈妈以前生活的世界,知道了妈妈曾经也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你们像朋友一样一起相处,但是你的心告诉自己,她不是朋友。
她是被时光带走的,永远也不回来的那个人。这段表演呈现了妈妈少女的“花痴”,小雀跃,贾玲被推着走的步伐。她来不及说太多想说的话,做太多想做的事,因为这个年轻的妈妈那时候还没有她。直到这场欢腾的快乐在另一个时空的倒计时钟声里,一下子把所有观众同角色一样,一起拉回了现实:贾玲的世界里,回去的倒计时钟声响起。
贾玲(强忍):英子,我不去了,我得回去了。
潜台词:对不起,妈妈,我不得不走了。
英子(疑惑):怎么了,你要回家啊?
贾玲(沉重):嗯
英子:你着什么急啊,吃完饭再走呗。
贾玲(强颜欢笑):不了。
英子(微笑):我知道了,肯定是你妈担心你一个人在外面过夜是不是?
贾玲(看着妈妈,缓缓地):嗯
潜台词:不是的,妈妈,也是的,妈妈。
英子:那也行,那以后有机会我上省城找你去。
贾玲(如鲠在喉):等我回省城以后,你已经不在了。
潜台词:妈妈,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你。
贾玲在小品里对年轻的妈妈说,以后咱俩写信。这句话的刺痛感有多重呢?她在小品里,也怀抱着“自欺欺人”的想法,她知道,这是一封永远也没办法寄到的信,观众也知道,这封信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的。
直到小品的结尾,贾玲用裂开的心,喊出了每个泪沾枕头的夜里,心里的话:妈妈,我好想你。
或许这就是,那封信里,最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