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概念
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脑不仅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事物,而且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的时候,也能在脑中留下痕迹,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还能重新再现出来,这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记忆。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记是识记,忆是回忆,若想把识记过的事物,在需要的时候能回忆出来,就必须要经过保持。可见,记忆过程包括实际保持在润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论观点来看,所谓记忆,也就是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识记,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通常获得知识经验,往往要经过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例如,反复朗读外语单词,反复做题等就是识记。
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信息的储存,就是把识记过的事物的印象储存在头脑中。
再认或回忆,是在相关条件作用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是信息的提取过程,再认是当过去经验或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眼面前时,仍能确认和辨认出来的过程。例如,当我们再见到初中同学时,能在认识确认是以前经历过的事物,碰到以前经过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有一种熟悉感。
回忆,是当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把它重新反映出来,例如每个人都能想起童年生活的片段,都能浮现远方亲人的面孔等。
记忆的三个阶段是密切联系着的统一过程,记是忆的前提,如果没有对事物的识记,就不会有对事物印象的保持,也就不存在着再认或回忆。而忆又是记的表现,只有通过再认或回忆,才能表现出一个人识记保持效果的好与坏,同时,再认或回忆,又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对事物的保持。
记忆乃是智力生活的根源,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因为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起经验,并且扩大经验;因为有了记忆,人才能把相互的经验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统一的过程,形成各自的个性心理;因为有了记忆,所有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人类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才成为可能。
记忆的生理机制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对脑活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暂时神经联系学说。他认为,记忆过程的生理机制是指大脑皮层上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和再活动的过程。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就是识记,暂时神经联系已经形成,便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因受到强化而得到巩固,因得不到强化而消退,这就是保持和遗忘。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遇到适宜刺激时就会重新活动起来,使原有的联系得到恢复。此学说尚未揭示出痕迹是怎样产生的,神经细胞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目前关于暂时神经联系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水平上和分子水平上探讨。
记忆表象
1.什么是记忆表象
表象就是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记忆表象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如回忆你读高三时与班主任老师相处的日子里,班主任老师的形象,大家对感知过的高三时班主任老师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就叫记忆表象。
想象表象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记忆表象与感知觉有密切联系,它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通过感知觉而获得的,没有感知觉也就没有表象,因此生而目盲的人就不会呈现出雨后彩虹的表象;生而耳聋的人就不会呈现出鸟语花香的表象。
2.表现的种类
根据表象形成时,起主导作用的感觉,通道的不同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现,味觉表象等。例如,每当我们回忆大海时,就好像看到了大海的波涛,听到了大海的呼啸,闻到了大海的腥味,尝到了大海的腥味,这看到了就是视觉表现,听到了就是听觉表象,闻到了就是嗅觉表象,尝到了就是味觉表象。可是由于我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时候,常常是几种感觉器官共同起作用,所形成的也就是综合性的表现。由此可知,当我们回忆大海时,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多半是大海的波涛,呼啸,腥气,咸味的综合表现。
3.表现的特征
(1)直观形象性
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感知觉,一样具有直观和形象的特征,如孙杨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不在面前,但每当回忆起来,他们的模样就历历在目,这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情景,就是表现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表象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他没有感知所得到的形象那么鲜明,完整和稳定,表现的形象是模糊,暗淡,片段和不稳定的。例如,当我们回忆天安门广场时,尽管也有它的形象出现,但远不如直接观察,瞬时感知的形象鲜明生动。
(2)概括性
表象具有概括性。表现所反映的事物形象,不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对事物知觉的形象,而是综合了许多次感知的结果,反映着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例如,当提到黑板,简装等表现,不是某一具体的黑板讲桌的形象,而是概括化了的表象。
任何表现都具有概括性,但表现的概括与思维的概括有着明显的不同。表现的概括,既包含有本质的属性,又包含有非本质的属性。而思维的概括,则是抽象本质的概括,舍弃了非本质的概括。
我们从表象的直观性来看,表象与知觉相似,从表象的概括性来看,表象又与思维相似,但表象既不是知觉,又不是思维,而是介于知觉和思维的中间环节,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过渡阶段。
有了表象,人们才能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保存在记忆中,也才能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与当前感知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展开思维活动,在形象概括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