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正文前我们先唠五分钱的家常~
前两篇文章发出去以后新增了5个粉丝和5个喜欢,作为一个小白还真是受宠若惊当然也有小小的窃喜。同时最近思考的一些问题也在脑海里一直萦绕~
1.如何能做到转化器式的内容输出?
关于初期产品学习过程中,很多的知识更偏向理论层。我们每天都会浏览很多文章,站在自身知识体系层次的角度看,普遍的感受是大多数内容偏向于理论,较少有切实的操作借鉴性。比如一篇产品定义的文章,作者列出了四步骤:市场分析、产品定位、业务重构和产品规划,每个步骤一句话简要介绍。看完以后知道了是有这么回事,可真让自己实操分析难免吃力。
当然我也得承认,知识吸收是在了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项目、知识体系实现转化。现在每天学习的内容都偏向理论,既然有一个可以在简书输出的渠道,那就要思考输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能够结合理解尽量输出有实操借鉴性的内容。于读者有更强的可读性,于己更能增加思考的深度。不过这样的确耗时间,但在以后的文章我会尽量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真正可以做到内容转化的效果,而不是仅起到功能性的复制粘贴。
2.如何将写笔记当成一个产品项目来做?
既然有人关注,那就假装自己的“产品”是有用户群体的。不断的尝试中,从用户的角度思考怎么样的文章写出来会更受欢迎。如文章标题该怎么起更吸引人,内容结构怎么样展示能给简洁易读,如何标注更能突出重点让用户在有限时间里最快找到文章的核心点,配图还是不配图.......这条路道阻且长,还好我心态好。我会每天坚持,努力改进~
KANO模型是产品经理非常实用的一套方法论。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丨什么是KANO模型?
Kano 模型是狩野纪昭教授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一种工具。
在KANO模型里,将人们对某物的需求定义成了五个层次: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兴奋需求,无差异需求,反向需求。
我们再来看看每个层次的定义:
1.基本需求:即最基本的需求。该需求没有满足会带来极大的不满,但是满足了也不会增加多大满意度。
简单举个例子,微信的基本功能就是即时通讯,这功能有的时候不会有多大的触动,因为觉得你这是必备的。但如果那天这基本功能没了,那大家估计就炸了...
2.期望需求:用户期望的需求。和基本需求刚好相反,该需求满足了会增加用户满意度,不满足用户也不会多失望。
还是拿微信来说,满足即时通讯的基础上,语音聊天、视频对话等功能都属于期望需求。
3.兴奋需求:这实际上是期望需求的升级版,该需求超过了用户预期,或挖掘到了用户表象后深层的需求。
在我的理解中,微信的朋友圈和公众号就属于兴奋需求。朋友圈的建立彻底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熟人社交平台,对于社交领域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4.无差异型需求:无论提供与否,都不会影响用户体验。在这部分需求上,我们需要避免“多余动作”,解放有效资源和宝贵的时间。
5.反向需求:即做了以后反而影响用户体验,该需求就该完全杜绝。
基础功能只能消除不满,但是不能带来满意。而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是为产品带来亮点,有了亮点后产品才会产生口碑传播。
丨为什么要用KANO模型?
在产品迭代过程中的众多需求,我们需要知晓哪些是基本需求,哪些是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从而建立优先级排序。帮助我们了解,哪些功能是一定要有,哪些功能会影响用户体验,哪些功能又会给予用户惊喜。
丨KANO模型怎么用?
因为没有负责过很多项目,理论的东西也不想谈。主要想聊聊,这个阶段的我能用KANO模型做什么?
将工作中的每一份工作按KANO模型去完成~
如常见的一份原型图绘制的问题
1.基本的需求是保证框图完整,没有错别字,字体颜色等保持一致且合理。
总之在不考虑内容的前提下,至少得保证原型图是个没有问题的图~
2.期望型需求,内容更多详细点的考虑。比如最简单的一个活动报名页面,我们就得考虑到:
报名页都需要哪些信息?这并不是拍脑袋定下来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活动类型及实现条件考虑。
是否需要身份证号,若需要是否可以验证,是否具有资料库的条件?
联系方式,留电话还是邮箱还是QQ,还是多种结合?若结合为什么?
3.兴奋型需求,即考虑更多效果和商业目标的问题。
即此活动通过如何的流程实现方式能达到最优化,最终可以达到最优的转化效果?
每个界面内容的排版顺序如何能最大化的实现用户深层点击转化?
如何调用现有资源最大化实现该需求.....
试想,相同的时间,分别做基本需求和期望需求的两个人,后者是否成长空间会更大一些~?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