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如我慧
今天我有幸遇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可谓关于绘画哲学的最深刻的激烈思辩。这场争辩关键就是关于绘画应该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的问题。
我非常喜欢听蒋勋老师的关于美的课程。老师是反对苛刻严格的正统训练的,它虽然提高了学生们的表现技巧,却失去了自我的灵性。那么他们画出的作品,有可能是千篇一律的。
他教过很多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业成绩特别好的同学画出的作品通常不是特别能感动人,而整天关注花草,经常观察生活细节的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往往能画出感人的作品。
究其原因,大概就是生硬的技巧训练,有可能会磨灭学生们的艺术天分吧,他们从关注生活里的美转而投向关注学业成绩,那么他的心思必然不能充分用在对于事物的感受上和内在的体会上,只能用在技巧上。
那么关于艺术,到底是画艺重要,还是自我重要?当然两者都重要。有了很高的画技,对于充分表达观察的事物的精髓是一个很有利的因素。但往往注重技艺的人,追求过甚,反而会忽略情感上的传达,造成绘画的灵魂空洞。
当然也有些人绘画技艺好,内在自我表达的也很好,这样的人占极少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毕加索。他受过正统训练,而且早期写实技艺相当高超。后期他转变画风,突然从对于外在的精确观察表现,而转向对于内在的不断探索,从而画出了惊世之作。
所以任何事都不会有一个定论。关于艺术,现代的讨论是非常多的。最开始我们以美为主,对于美有着自己的定义。但现代社会已经不仅仅是对于客观描绘世界和感受物体的艺术,主观感受的表达,也被视为是为艺术。
那么至少可以说明一件事,人们的心性正在从旧的禁锢中解脱出来。那么美的定义就变得更广阔一些了,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每一个人的特性都可以得到相应程度的祝福了。
但我们不免还要讨论一个问题。不经过艺术训练的人,是否就可以画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呢?而经过正规系统训练的个体就一定被限制了创造力了吗?
我们先拣选一个要点,如果不懂怎么画画,比如画者都不会调色,那么你怎么能够证明,他画出的作品就是他要表达的内在?又或者是你怎么知道他的内在就一定是艺术的天分呢?
如果你不注重形式上的传达,不看画面的技艺,又怎么能判定一个技艺高超的人的画是死板的,毫无心灵表达的呢?既然任何个性都可以成长为艺术的,那么传统的表达就不是个性了?
话说回来,所谓艺术家广泛论有可能激发一部分人的艺术天分和内在情怀,但大部分迷茫的众生,也许只能从中找到一些安慰而已,并不知道什么叫艺术,也不一定能成长为一个艺术家。
所以这种情况下,什么叫艺术,也可能就是一种对外宣言,告诉世界我这是美的,我的传达就是最好的艺术。如果世人买你的账,受到你作品的感染,也许它就是艺术。如果世人不买你的账,而买自己的呢?
如果每个人都是艺术家,随便都涂抹就是艺术品,世界上的艺术也许就从此消亡。
一件持久动人的作品,无疑都源于一颗深情而炽热的心。如果没有关于生活的深刻的历练,没有艺术表达形式的升华,艺术作品也许就是一个发泄而已。
形而上的艺术,可能是一种冒险,一种对于旧有观念的挑战,对于世界的宣言,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内在的升华。那是我们要到哪里去的一种启示。
形而下的艺术,则是一种对于人类心性的传承,一种古老的暗示,是关于我们从哪里来的回归。
但最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是谁?那么艺术就更没有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