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3269 字 预计阅读时间: 9 分钟
8月22日10时30分许,泸县玉蟾街道蓝山郡小区发生一起坠楼事件。曾某(女15岁)从该小区25楼跳下,将楼下试图接住女儿的父亲曾某(男,42岁)砸伤,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01 在做出“跳楼”的决定之前,她也曾 “求救”
跳楼的女孩叫小曾,小曾的母亲告诉记者,小曾患有抑郁症,今年的上半年,家人在小曾胳膊上发现划割的痕迹。小曾说过“不想活”,也不愿意跟家里的长辈沟通。小曾的父母本来在外地打工,今年发现妹妹患有抑郁症后,从外地回家照顾妹妹。
“查出孩子有病(抑郁症)后,孩子主动提出想学钢琴,这才报的班,还买了钢琴。”小曾的母亲说。
22日上午10点10分,小曾更新了QQ空间心情,哥哥看到“不对劲”。电话中,小曾对哥哥说 “哥哥,你对爸爸妈妈说”,哥哥打断妹妹“你一定要听哥哥的,哥哥下午回来,等我回来。”
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
“她答应了不跳楼,要下来的。” 哥哥泣不成声
02 你的身边或许就有被抑郁症折磨的孩子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抑郁症患者人数都在上升,而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美国的抑郁症患病率是20世纪代的10倍,发病年龄也从代的平均29.5岁下降到的14.5岁。
根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国儿童的自杀率在世界中排名第一,每年大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10分钟就有两名儿童死于自杀,8名儿童企图自杀。
在一项调查中,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
看到这些数字,你会不会也很震惊?
我曾以为抑郁症离自己和孩子很遥远,然而,我发现身边有那么多现在或者曾经深受抑郁症痛苦折磨的大人和孩子。
03 导致抑郁的原因
我试着从各种渠道搜集了导致抑郁症的因素包括:
遗传因素:家族总患有抑郁,家庭成员患病的可能性升高。但并非得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因此遗传也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
生物化学因素:抑郁症被认为是由参与情绪调节的神经递质失衡引起的。当某些神经递质供应不足时,这可能会导致临床抑郁症的症状。女性尤其容易在荷尔蒙波动的时候患上抑郁症,比如月经、分娩和围绝经期。
药物和酒精:某些药物还有酒精,会导致抑郁症。
环境因素:失恋、人际关系、经济困难、生活方式的巨大突然变化等。生活中的压力,压倒了一个人的应对能力,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原因。研究人员怀疑,压力期间分泌的皮质醇激素水平过高,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血清素,导致抑郁。
身体疾病:有时候抑郁症也与身体的疾病有关,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比如脑中风、心脏病、激素紊乱等等经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剧。
性格因素:遇事悲观、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对周围高敏感、过分担心等等这样的性格,会使外界刺激对个人的影响过重而导致患上抑郁症。性格的养成多数是在儿童时期,这个时期的创伤对人一生的影响巨大 (推荐阅读:孩子与孩子之间最大的差距来自于父母的语言)
季节、气候、作息等等也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紊乱引的人群可能面临高风险。
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早恋(22.7%)父母离异(13.6%)
你看到了吗,当个孩子也很不容易啊!
作为父母 ,我们无法改变孩子的基因,改变环境的力量也有限,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学习,懂得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学会跟孩子恰当地沟通,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恰当地反应。做到这一点,就能大大减少孩子患抑郁症的风险和可能性。
04 当孩子说“我不想活了” 父母恰当的反应
第一、学会闭嘴,与孩子建立 “连接”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有什么“错误”,父母必须学会闭上自己嘴巴,停止说教、指责、批评和抱怨,放下作为父母的经验和指点,学会向孩子表达关心和爱护,肢体的动作比如拥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头、肩膀。
很多父母,如果孩子生病了,父母恨不得拿自己性命去抵换。然而当孩子哭闹有情绪的时候,父母不胜其烦。
父母被孩子的哭闹自己心烦就去吼孩子
“不要哭了,烦死了!”
这是父母在发泄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接住你的情绪,不是在帮助孩子。
父母要学会面对孩子的情绪并接住孩子的情绪
不是反过来
第二、学会这样问孩子:
“孩子,你看起来有点难过(不舒服,生气,害怕......)
发生了什么事?”
“需要妈妈(爸爸)帮你做些什么?”
父母要学会无条件去爱和接纳孩子,
让孩子找到价值感,感受到父母的爱。
听孩子说,倾听可以传递接纳。允许孩子情绪的自由流淌:孩子如果哭,如果骂脏话、摔东西,这些都是TA在发泄自己情绪的过程,请允许TA。
有的孩子可能会攻击挑衅父母
“现在你知道关心我了,你以前怎么不关心?”
甚至会骂父母,面对患病的孩子,很多父母要么小心翼翼,要么瞬间暴怒大发雷霆。
父母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这时候记住一个原则——不辩解,不激怒孩子。请知道,这是孩子在 ”排毒“。
父母需要学习克制自己的心烦、愤怒(非常难做到,但父母能够通过学习和练习做到),学会把心平下来去安抚孩子。父母情绪的平和会传递一个信号给孩子: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我都爱你,没有条件地爱你。爸爸妈妈永远不会丢下你。
父母看到有一些孩子一天呆在家里不想见人,一直想哭,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一切学习和活动失去兴趣,常常因为一件小事而无法自控,性格变得越来内向、偏执,有时烦躁不安、乱发脾气、容易冲动,甚至多次划手臂割腕。
多数父母通常会说
“不要胡思乱想,你就是逃避现实,死钻牛角尖。”
“积极一点!你就是一天闲得慌!”
有些父母会心存侥幸地想 “等过些日子孩子就变好了。”
听起来这些是安慰,实际上这些都不可取。
问问孩子这句话:
“孩子,你看起来有点难过(不舒服)
发生了什么事?”
“需要妈妈(爸爸)帮你做些什么?”
如果孩子不肯说,不要强迫孩子,一次次地邀请。
有的父母说“你说不想活了也没见你去跳楼!”
这是一种严重的语言暴力!
要停止暴力伤害孩子!
教育的根本点亮心灵。压抑的情绪从来不会消失,习惯性将委屈、不满等负面情绪积压在心理,不解释,不宣泄,不面对,就像隐埋的炸弹,迟早会出问题。
第三、父母一定要学会观察孩子是否有失眠、焦虑、厌食、心悸、体重下降等, 如果孩子以上的状况或者情绪低落持续2周,就需要去医院看心理科或精神科,请医生给专业的建议,有的症状严重医生会建议吃药+ 心理辅导。
我建议家长积极学习沟通、心理疏导方法。鼓励和跟孩子一起学习抑郁症自我疗愈方法。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对孩子意义或许比医生更大。
05 抑郁和抑郁症的区别
抑郁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而抑郁症则是一种精神障碍。
抑郁情绪通过自我调节就可以得到缓解,而抑郁症是一种病症,是大脑神经递质紊乱的现象,如果不经过治疗是很难自行缓解的,中度以上抑郁症必须要吃药或者其他专业的治疗才可以康复。
最后:讲给所有的父母
大多数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温饱问题,而学校也多是着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对心理健康和孩子的情感相对关注较少。
我们往往以为抑郁症离自己和孩子很遥远,从未想过自己的孩子会得抑郁症,哪怕感觉到了孩子有异样,也并未加以重视,一如既往对孩子不停地说教、施压。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尤其敏感、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这样的变化可能来自学校、家庭或是一些突变事件。青少年自身没有多少抵抗力,心理和大脑都没有发育完全,长期处于抑郁、孤独、情绪低落等不良状态会刺激大脑神经,可能造成精神上的创伤和疾病。
因此,当你的孩子对你说 “不想活了”,你一定要警惕要弄清楚孩子发生了什么?你需要尽可能关心孩子,向孩子传递温暖和爱(学会“闭嘴”!);你需要特别用心地觉察孩子;带孩子去寻求专业的帮助。
家是孩子的避风港,家长是孩子的保护神,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关爱有加的父母,是孩子抵御外界压力和挫折的铠甲。
父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觉察自己,觉察孩子。作为一名带领父母成长的亲子沟通教练,我想说,学习“情绪”,学习与孩子恰当地沟通,是当父母的首要必修课。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父母对沟通的学习,最好是应该在孩子还是小婴儿开始。
如果至今尚未开始,那就从现在开始,加油!
父母前进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我们的“我在父母成长训练营”有一套免费的亲子沟通公益课程,请关注公众号后在后台输入 “1.0” ,我们将把课程领取的链接和步骤发给你。你有任何亲子沟通相关的问题,欢迎你单独加我微信(chinarose2009) 找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