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拼到了奖状,被人推向掌声的中央
你知道我一紧张就会笑
我听到了喧嚣却听不到你心跳
心里有点凉没想靠的肩膀
我拼到了奖状,攒一身伤换来个成长
你知道我一包装特别棒”
今天偶尔听到一首歌,叫“奖状”,这是其中的歌词。
我们每个人,这一生中都可能获得过一张、两张的奖状,也或者在内心里对那张“牛皮纸”有过神往。
小时候没有物质的攀比,更多的是看奖状谁家贴的多,那时候最多的是学习方面的,每次考完试,就眼瞅着发奖的日子。那一纸奖状足以让人飘到半空中,极大的满足虚荣之心。
渴望一张奖状的状态,说白了,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希望被他人发现,希望在虚无中展现存在。而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他人肯定。
要肯定就得有价值,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普通人,他们的价值或许并不“巨大”,有些甚至还不明显,这就出现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赞美就能彻底解决人性中的这一需求和矛盾。因为人最大的需求是要有价值,而赞美就能当场“实现”当事人的价值——一种情况是,对方真有价值能被他人发现和欣赏;另一种情况是,虽然看不出有多大的价值,但赞美者给了一个得体的价值,从而使当事人认为自己真有价值,创造一个虚幻的满足,从而得到瞬间的优越感。正因为如此,赞美才对所有人都有效。
总之,只有赞美才能肯定人活着的差异性,才能肯定人活着的价值,才能及时发现人活在世间的意义,才能显示人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纸质的奖状是越来越少了,可内心里对赞美和鼓励还是情有独钟。
后来,对于奖状的兴趣已不是站在领奖台上为了掌声,每个人在现实的屠刀下都变得精明能干。在社会的大熔炉里修炼的圆滑和世故,也都明白赞美和鼓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对于虚无的精神财富不入法眼,需要的是奖状带给自己的实际价值。可能关注“奖金”、可能关注“奖品”、还可能关注那张纸的实用性。于是乎,为了这张“牛皮纸”会撕下颜面。
小时候,奖状不用拼,不经意间唾手可得。而如今,凡事须“拼”,到头来换个遍体鳞伤,再要成长做何?
凡是成功的人,都有很高的境界。自古以来境界不高的人,贪婪算计的没有一个能成大事的。追求知行合一,境界高,宽阔的胸怀可以广纳贤才,收获人心,成就伟业。在追求高境界过程中,才能更有动力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最后用钱钟书先生《偏见》里的一段话做结:
只有禽兽是天生就知行合一的,因为它们不知道有比一己之嗜欲更高的理想。好容易千辛万苦,从猴子进化到人类,还要把嗜欲跟价值混为一谈,变作人面兽心,真有点对不住达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