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初潮那年应该是13岁,好像是五年级下学期。和同年龄的大部分农村女孩一样,此前家人及学校从来没有就有关女性生理方面的常识对我进行过任何一点的教育。可想而知,当我有一天洗澡的时候,突然发现底裤一片殷红,心里该是如何的恐惧难安了。当我面红耳赤,又怕又羞地告知母亲时,她把我带到她房里,从一堆衣物中翻出一包卫生棉,并且从中抽出一张,动作熟稔地帮我换上。那时母亲好像还简单叮嘱了我几句,但大概我当时只顾着羞赧和尴尬了,所以事隔多年,如今回首往昔,除了还能清晰地感受到当时内心的巨大羞辱感之外,很多细节都已变得模糊不堪。
从此之后,有超过四年的时间,每个月我都定期从母亲那里领取一两包卫生棉,直到我高中离家到县城求学,才终于羞羞答答地开始了自行购置。那时候家里不宽裕,母亲又一向勤俭惯了,所以用的卫生棉应是当时市面上最便宜的货色,用料粗糙,有一股淡淡的可疑的味道,有时候黏性不够,更多时候是使用完后一撕就散裂成几块,那些黄色的粘胶还经常死死粘连在底裤上,极难清除。而且,也许母亲买的是“中年妇女专用款”卫生棉,又厚又长,加之棉面粗糙。我至今仍深刻记得,刚开始使用那几天,由于走动时的来回摩擦,我的大腿内侧火辣辣地疼了起来。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感,我只能自觉不自觉地叉开腿走路。这姿势肯定既怪异又难看,但懵懂如我当时是不自知的,直到有一天大我好几岁的堂姐把这当成笑话告知了我母亲。我母亲又气又好笑地叮嘱我,原话大意是这样的:“以后再不能这么走了,女孩家家的,像什么样子,难看得要死,丢脸啊……”我当时肯定羞愤欲死,要不然也不会过了这么多年,对这些难堪的场景还如此记忆犹新。
还有一件事。不记得是初一还是初二了,有一次是来月信的末期(大概是第三天或第四天吧),我洗完澡之后,轮到我母亲洗。她洗完之后来我房里,口气略有不满地说:“卫生巾怎么能这么干净就扔了啊?多浪费!以后要省点用……”原来是她在浴室的垃圾桶中看到我刚换下来的卫生棉并不很“脏”,觉得丢弃了很浪费。也许她只是出于一种在长期清贫生活中养成的节俭习性,因而看不惯子女的浪费;也许她只是没受过多少教育,脑海中自然缺乏一些卫生常识,在她看来,肉眼看着不“脏”的东西,就真的不脏。但当时我才十四五岁,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对女性生理及相关卫生常识也知之甚少,仅仅只是出于“爱干净”的本能,因此洗澡之后才更换了新的卫生棉。就是这样一件“理所当然”的小事,竟被至亲的母亲责怪了几句,当时心里涌起的那股排山倒海的委屈感,如今还在我的记忆深处翻涌不休。
我想我自小就是一个自尊心相当强烈的人,敏感而脆弱,我认为这是我性格中最不好的一面。也许就因为如此,对于往昔那些让我感觉受伤,或者让我羞愧、屈辱的记忆,我才会如此念念不忘,每次想起都觉得如鲠在喉。
02
不晓得为什么,我在阅读《只有医生知道》这本书时,脑海中几次想起了以上提及的这几件少女时期令我难堪的往事。
这是一本资深妇产科医生写的书。我购买的初衷,只是想从中获取一些关于女性孕产及健康方面的常识。但一天天读下来,我收获的远远不止于此。
通过作者的一个个故事(或者说是案例),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在中国,作为一名医者,特别是一名医德和医术兼具的医者,真的是挺不容易的事情。曾经,我也像无数人一样,每上一次医院,就吐槽一遍医院的“不人性化”;每看一次医生,都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出门,再带着疑虑重重的思绪归家。但看了此书后,我想我今后再去看医生,起码怨气和疑虑都不会这么重了。毕竟从书里的一个个故事中,我终于体会到,医生不是神,他们其实也只是一个个平凡人,是人就难免性情各异,就难免有才智方面的高低不同,就难免要犯错误,他们只是一群从事“医生”这份职业的普通人,就像老师、业务员、工人等一样。但在我们这个社会,病人的确存在过于苛责医生的普遍心理,大家往往觉得医生是要救死扶伤的,他们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死,怎么能犯错误呢?如果医生和病人双方都能常常换位思考,我想这个社会也就能少些医患纠纷,乃至由此引起的诸多悲剧了。
03
当然,在阅读中,我想得更多的,是作为女人的不易。在我们这个国家,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好转,女性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女人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女人开始懂得爱护自己。但在广大的不发达地区,还有千千万万像我母亲这样的普通妇女,囿于自身文化程度及生活条件所限,一辈子没有想过自己,甚至一辈子都在为了家庭和家人苛待自己、牺牲自己,吃穿方面不讲究也就罢了,就算生病了、受伤了,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意上医院去,更别提平常会去医院定期做身体检查了。
小时候我母亲就常常说起一件事,说她生我哥的时候,刚好赶上夏季农忙时节,她坐月子就坐了三四天,就撩起裤腿,下水田割稻去了。母亲每每说起此事,都难掩语气里的得意,彷佛在说:“瞧,我们那一辈人身体多棒!”但长大后我每每想起,总觉得心酸无比。虽然时至今日,母亲除了有些血糖偏低,身体还算硬朗,但想起她那一辈的女人,对自己身体的不爱惜乃至自毁(虽然这种不爱惜和自毁是不自知的或是迫于无奈的),心里仍然唏嘘不已。
多年来,大家一直都在提倡什么男女平等。但其实,从生理上来讲,男女天生就是不平等的。女人的身体构造和生理特点都决定了男女天生有别。女人的身体生来就没有男人那么强壮,那一整套维持女人生理健康及生育功能的器官是那么脆弱,以致太多的细菌和疾病更容易造访女人。不记得曾经听谁感叹过,全天下已婚的女人中,百分之九十九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妇科病。这个说法也许不科学,也很耸人听闻,但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女人的身体就是“娇贵”一些,更需要自己和家人加倍的关注和呵护。但千年以来,女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从来都在男人以下,加之不少女人(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自我贬低,导致很多时候社会、家庭乃至女人自己,都选择性地忽略了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关注和重视,女性生理方面的特殊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得太多太多的女性无可避免地遭受着各种妇科病痛乃至重大疾病的摧残。
即使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即使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但一方面由于我国学校教育在青少年身体构造及生理健康方面的长期缺失,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家庭也不会对子女进行生理及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灌输,因此,在我的周围,有太多太多的同龄人跟我一样,在对自己的身体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蒙昧地长大,直到不适造访或疾病突袭,才开始通过网络书刊或其他人的口口相传“自学成才”。
04
在阅读本书时,书中那一个个真实的中国妇女形象,也让我不时联想到自己。虽然已近而立,但对于这副我寄居了二十多年,并且可能还要支撑我几十年的身躯,我是知之甚少的。这副看起来和其他女人没多大差异的躯壳,但又是世间独一无二的肉体,她是如何历经岁月的洗礼逐渐成长、成熟的?是如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运转自如的?又是如何承担起生儿育女、繁衍生息的重任的?她的哪部分至为坚强、哪部分又极为脆弱?我们应该如何呵护她……这本书让我羞愧于过往对自己身体的不关注和不重视,同时也让我警醒,为我敲响了从此刻开始应该更加关注自己、关爱自身的警钟。
如今,我已为人母。虽然上天赐给我的是一个小子,但在他成长的各个阶段里,我希望能适时引导他去了解自己的身体,让他在学会关爱他人的同时,也不忘关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