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一个家,也是一个梦想;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房子的意义甚至可以代表了在这个城市立足,拥有一个房子,再把它经营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家。没有什么比住在暖心的小窝里更幸福了。
因着房产具有的实用性以及金融性,购房计划是许多人的第一个理财目标。在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中,其中房产所在的投资资产中占比30%,它也决定了房产是将来被动收入的很大一个元素。
那么,您认为房子是能将钱放进口袋的资产,每个月都有房租流水进来;还是能把钱从口袋拿走的负债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朋友,如果只是房贷拿出去,并没有产生收益的话,就会感到非常大的压力,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要面对房贷的压力,一旦不工作,停下来就会交不起房贷;从而不敢买房或不敢买更多的房。人一生中最大的支出有房子、教育、养老、医疗。而房子买了之后还会继续产生费用,如还要承担房地产税,不断还贷,还有每年要不断花钱维护。
有人说房子统称为不动产,是因为它的“流动性”相对较差。其实不会理财,房子在手上哪怕没有住只是出租,它的收益也不会太多;如果是自己住,眼看着房子在涨价,但是也不能带来半毛的收益,就会觉得房产好像没有什么流动性。但是,如果会理财,房子会成为你的一笔现金。
很多人买房是越看越贵,越看好的房子越心动,也有的人是越看越有压力,最终忘记了到底最初为什么要买房。在买房的时候到底要看哪些要素呢?
买房的选择时,有时为了降低难度可以选择在市区周边买大房子,也可以选择在市区内购买面积较小的房子;到底买大房子还是小房子,要紧盯自己的真正需求,如是自住,是投资,还是为了学位。所以,降低难度可以选择购买郊区、搬到房价低的城市、首付比例低的房子,以及政府的安居房。这些都可以减轻买房时的压力。
买房时也必须考虑筹款,也就是很多时候首付是不够的,是存钱还是借钱呢?借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贷,可以刷脸、刷信用、保单质押、免息或低息贷款等;也可以转卖,卖掉家里的已有的房产、资产,或者值钱的物件。
当然还需要增加收入,因为如果要买房,但不增加收入的话,即使付得起首付,但是后面按揭可能是无力承担的。收入里面就包含了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主动收入包括换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做一份兼职、搞点副业等;也可以做一些被动收入,比如投资、保单年金,或者做一些出书、专利、线上课程等,这些都可以增加被动收入。
还有最后一项就是要减少支出,因为增加了房贷,所以就要把自己的支出减少,减少应酬支出,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消费。
在买房之初,就要对难度、筹款、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先满足刚需,也就是居住,是给父母住、是自己住,还是给孩子用,再考虑投资。现在还可不可以买房?还要不要买房?或者要不要卖房?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买不买房和卖不卖房,完全取决于自己。
如果你的房产比例已经很高了,可以根据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看看自己主要的资产放在哪里?如果全部放在房子上,有可能会有政策等影响;如果自己还没有自住房,那就没有必要去投资外地的房子,应该以自己居住和工作的城市为核心,买一套自己住得舒服的房子。房产已经不是“暴利”时代,在过去30年间,如果要成为中产,在房产上没有进行大胆的投入的话,那肯定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然而,在现在,可能是一个刚需加上一种资产配置的组合而已。
因为身处寸土寸金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里,人们经常讨论的是对于目前高房价的遥不可及,以及没有尽早购买的悔不当初。
其实,理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无形的人生规划。因为有的事情现在不做,会失去很多财富增值的机会。好比人生阅历,为什么有人在一个十年结束后还是一杯白开水,而有的人就如一杯香醇得到红酒,也许这就是行动的沉淀。所以,有的事情现在不做,随着年龄的增长,实现的可能会越来越小。不是没有机会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是一步错,不不皆错。“穷人思维”限制了决策的能力。
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如果在过去做了一些恰当的事情,如果敢于去面对,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们可以经常做一些自己人生的复盘,知道自己过去的哪些抉择是错误的,并及时修正,其实将来很多的机会,还能属于自己。如果我们总是在一错再错,当另外一个机会摆在眼前,无论是职业、择偶,或者是买房、投资,实际上都已经难以把握这些机会。
在此提醒大家:正确的事情要马上就做,错误的事情坚决不做!
在规划买房前,很多人说:“我现在没有钱,我要买房。”我会跟很多的朋友讲——你要有负债之前,一定要先有保障!把保险买了,再去负债,心里就更加没有负担了。通过每年交很少的费用,无论是生病、住院、还是重疾、意外,基本上就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身上自然就不用留那么多备用金了。
穷人思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富人思维:先确定目标,再整合资源。
从中的思维模式可以看出——“开源节流”和“开源流转”,一字之差但是蕴含的能量完全不一样。“节流”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流转”考验的是思维中对金融的开放度,看待资产跟生活、跟家庭,跟自己需求之前的关系。
在资产配置的原则中,你最关注风险大小、时间长短、收益高低,还是流动性强弱?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先关注“流动性强弱”,也就是流动性高的资产我会先做,然后再去配置一些流动性差的,这样就可以一金多用。
回到买房的话题,买房重点要考虑什么?
1.首付——看储蓄和资金盘活能力
2.月供——看支出结构,以及收入的持续性(通常会出现四种情况:现金流养贷、现金养贷、以贷养贷、断贷)
买房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月供从哪儿出,首付从哪儿来?与之相对应的压力、信用和风险在哪里。那买房真的要完全依赖于储蓄吗?已经有的资产、信用、所在单位的单位福利、积累的人品值能不能算是现金资产呢?其实这些都是一笔很好的资产。
如果手上没有足够的现金,你会通过什么方式来融资,到底可以融到多少呢?
每一个人对融资这件事的想法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借助买房这件事来思考融资这件事本身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打开金融工具、金融渠道、融资流程、融资功能、融资成本以及融资风险的正确认识。理解后就不会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将来这件事能不能做,如果规划买是为什么,不买又是为什么,自己就会非常的清楚。
房产不是唯一的投资选择,那么关于房产分期贷款周期是不是越长越好?手上有余钱要不要提前还款?房子是不是越多越好?
第一,看人口出生率,随着出生率越来越下降,很多90后、00后,会发现一个家庭的房子是非常多的。
第二,看货币供应量,这几年不是大家的挣钱能力强了,而是国家发行的货币量多了。如果未来的货币政策收紧后,还会不会有这么多的货币供应呢?房价还会不会上涨呢?
第三,看城市收入排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关注税法的变化与资产配置的关系,关注房产税、物业税和遗产税的趋势。将来可能我们留下的很多的资产留给后代,但他们可能是没有办法负担这么高的税务负担的。
第五,看CRS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关于CRS高净值家庭会关注的比较多。房产不作为金融资产进行全球交换条件。
总之,在买房时首先要关注家庭刚需,其次要关注大趋势、大数据、政策,在整体的政策中顺势而为,让财富借力增长。没有买不了的房子,只有下不了的决心;若重要,总会想办法,不重要,总会找理由。如果财务能力还没有达到买房的要求,就可以适当先缓后计划。先努力让自己开源,多赚钱,让职业以及收入更稳定一些。
不要买没法自住、租不出去、也卖不掉的房子。这样的房子是无用的房子,也是没有价值的房子。由于国人对房子有非常特殊的情结,所以有时会看到城市的房价太高买不起,会选择远郊等地购买。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个房子适不适合自己的需求,如果仅仅是为了买房而买房,那把自己的资金占用后,没有办法产生价值,也没有办法盘活。
无论我们怎样面对房子,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需求和状况,不要被所谓的眼前诱惑,冲垮了自己的预算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