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千与千寻》、《天空之城》这类超级电影IP而言,宫老爷子《岁月的童话》相对比较冷门。
所以这也是我第一次看。
片子的主线很简单:27岁的主人公妙子在东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她一直向往着乡村生活。终于有一天,她请了十天假到乡村体验生活,在去的路上,一直不断回忆起小学五年级时的点点滴滴,童年时的有些迷茫一直伴随她到现在。在乡村她遇到不忘初心发展有机农业的有为青年敏雄。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其实也就是假期这几天),互生情愫,最后妙子决定留在乡村和敏雄生活在一起,同时也彻底放下了曾经的迷茫。
这样的剧情,依照我的口味,实在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看完。但这部动画在豆瓣那种挑剔的地方竟然拿到8.5的高分,也算秋裤套棉裤必有其缘故。
这是一部1991年上映的动画,按主人公妙子的年龄来算,她是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并在八十年代的东京生活。
豆瓣评价的高分点在于,电影对于小时候的回忆非常细腻:因为任性而被爸爸打(顺便说一句这个爸爸非常完美地演绎了男尊女卑的社会形态下的家庭关系);挑食,痛恨胡萝卜;第一次吃菠萝无从下口;被姐姐欺负;看到喜欢的男生而手足无措;被女生成长的烦恼所困惑……
每一个观众,都能从这些点滴事情中,找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但是,故事如果以真人来表演,又会显得平淡无奇。动画才是最好的表达方法。
回忆总会让人共鸣,能让人暂时忘却面前的烦恼,所以回忆十分流行。
但我总是出戏。
吉卜力的动画,人物线条并不复杂,但背景却是非常的逼真。花草树木,楼房电线,其实很多地方观众根本不会注意到,但画师不会放过每个细节。
五六十年代,日本的学校和民宅,唉,真是不能比。
而且区区几天假期,就能让一个东京的上班族甘愿放弃城市生活,到乡下嫁给一个农夫,当一名农妇,以我对乡村的了解,我觉得这很不真实。
什么才真实?
《你的名字》里面,在小镇长大的三叶对着天空喊,希望下辈子投胎成一个在东京的帅哥,这才是真实的。
《娜娜》里面,来自小地方的大崎娜娜和小松奈奈,以及她们的很多朋友,发誓要在东京闯出一片天地,这才是真实的。
到农村,只看到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绝大部分外出打工,这才是真实的。
以上归纳起来就是:手脚都好使的,没人会选择待在乡村。
那为什么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有人憧憬乡村的美好?有几种人:进城太久活得压抑的,在乡村有一份种植、养殖之类的事业的,还有就是根本没去过乡村的。最后一种人并不会少,我虽然生在一个屁股那么大的七线小县城,但我18岁之前,从未去过任何乡镇。那时候,“农村”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汉语词汇。
有人说现在留在农村的年轻人也很多,没错,但他们都在当主播。以前赵本山扮成农民在舞台逗乐,被人说是侮辱农民,现在的X手、X音主播们则是直接让农民装疯卖傻来换一波666了。
那些憧憬乡村的人,无非是想亲近一下自然,偶尔去个度假山庄,就觉得乡村无限好了。
但是山庄里也得有娱乐设施和Wi-Fi啊,不然谁去啊?
总体上讲就是希望“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真要让他们去乡村当个农夫农妇,面朝黄土背朝天,能坚持半个月算我输。
要相信,一旦发生战争、饥荒或者瘟疫,城市一定是重点保护对象。
乡村并不意味着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阡陌相交鸡犬相闻,大部分情况下,它只会让你觉得灰头土脸、脏兮兮的,还经常会有圈舍或者堆肥或者其他莫名其妙的臭味。
并不是只有田里的郁郁葱葱,实际上它还会弄脏你的鞋。
并不是只有小溪潺潺,实际上很多地方垃圾成山。
并不是忙完农活,就能够好好洗个澡保持身上没有异味,实际上很多地方用水并不方便。
并不是只有热情淳朴的村民请你喝茶,你只是没看到他们的势利。
并不是只有原生态的绿色食品,你只是没看到苍蝇在上面跳舞。
前面说到动画才是最好的表达,因为动画可以屏蔽很多东西,最终让观众看到,总是清澈的小溪,总是干净的民居,总是翠绿的田野,总是淳朴的民风。
当然,我是以现代的思维来看。实际上以片中的时间线来讲,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东京,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必然会有城市病,与现在的北上广深相同的城市病,比如忙碌的生活,压抑的建筑,污浊的空气,拥堵的交通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萌生想要逃离城市去农村的想法,也很自然。只是,真能够实施的,毕竟少之又少。
我想,编剧的本意,应该是想讲述成长的烦恼。但要通过成为农妇来摆脱童年的纠结,这本身就是童话了。